“山花烂漫师生情” 校园作品征集活动
正火热进行中
活动截止日期为3月31日
还未投稿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
千万别错过!
在这里
你可以执画笔,勾勒老师辛勤耕耘的身影
挥毫泼墨,留存老师的谆谆教诲
以诗歌为颂,礼赞老师的无私奉献
或用文章,倾诉师生间的真挚情谊
本次活动意在弘扬教育家精神
鼓励大家在观看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后
借手中笔致敬张桂梅老师的“燃灯精神”
用语言、文字与画笔
定格你心中老师的动人模样
本次活动分学生组和教师组两个组别
其中学生组征集书法、诗歌、绘画和文章
教师组征集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观后感
目前已收到上千件作品投稿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部分投稿吧
学生组(书法作品)
爱的坚守
作品介绍:作者用规整的文字和有力的笔尖向“燃灯校长”张桂梅致敬,歌颂张桂梅老师用教育打破贫困代际传递,诠释师者大爱,她的精神如滇西群山间的星火,照亮无数人前行之路。
桂梅赞
作品介绍:书法作品《桂梅赞》在深入了解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后创作,通过笔墨的流转,传递出对张桂梅老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赞美。
学生组(诗歌作品)
山花烂漫时
讲台上,粉笔灰簌簌落下
像一场细雪,覆盖了您双鬓的霜华
清晨五点
您提着那盏旧马灯,在蜿蜒的山路上点亮星辰
露水打湿了您的布鞋,却打不湿您眼中的光
教室的窗棂外山花烂漫
您说
每一朵花都该绽放,每一颗星都该闪耀
深夜的办公室
您的咳嗽声惊醒了窗外的月光
却惊不醒您伏案的身影
那些批改的作业本上,开满了红色的花
山风掠过,您的衣襟翻飞,像一面旗帜
在贫瘠的土地上猎猎作响
您用双手,托起一千零八十个黎明
如今,山花开遍原野
您的学生们
像蒲公英的种子,散落在远方
而您,依然守着那盏灯,守着这片土地
守着,永不凋零的春天
讲台上,粉笔灰依然在落,
像一场细雪,覆盖了时光。
却覆盖不了,您眼中,永恒的光
作品介绍:作者借粉笔灰、马灯等意象,刻画了一名乡村教师日常坚守,以爱与责任照亮学生梦想,守护教育之光的奉献精神。
红梅与星光
她提着灯穿过峡谷时
星火正在石缝里抽芽
六月的雨打湿了头发
一百六十八个名字在灯下
闪出金色的光
粉笔灰把夜色擦成黎明
崎岖的山路在她掌心
长成平坦的掌纹
那些被遗弃的月亮重新升起
悬在教室漏风的玻璃窗
二十年折叠的纸飞机
载着山雀飞跃断崖
她脊梁弯成桥的形状
让所有羽毛穿过暴风雨
抵达云层之上的晴朗
当春天叩搭锈蚀的门环
满山杜鹃点燃了星光
褶皱的教案里飘出雪
只有红梅站在枝头说
蝴蝶翅膀正掠过海洋
作品介绍:作者通过诗歌的方式,描绘了乡村教师育人事迹,展现老师在艰苦环境下用爱与坚持,歌颂了教师奉献精神与教育的伟大力量。
学生组(绘画作品)
山花浪漫时
作品介绍:作者将张桂梅老师亲切的形象作为画面中心,一群可爱的孩子围绕在旁,展现出对老师的喜爱与信任。而元素多样且色彩鲜艳的画面传递出老师辛勤育人,用爱与知识照亮学生道路的深厚情谊。
育梦长卷
作品介绍:作者将长卷铺满的道路比作漫长的求学之路,成为整个画面的重要线索,画面中坐着纸飞机的孩子,在长卷道路上飞翔,象征着孩子们怀揣着梦想,在老师的帮助下,向着远方起航。这幅作品通过画面元素的巧妙组合将老师育人、学生逐梦的主题以生动形象的画面生动呈现。
学生组(文章作品)
山花烂漫处,灯火照长明
春日的滇西丽江,群山披锦,山花如海。风过处,绯红的马缨花摇曳成歌,金黄的油菜田翻涌成诗,而在这烂漫深处,总有一盏灯火,穿透云雾,照亮山野学堂的窗棂——那是张桂梅老师的灯,一盏以心血为油、以信念为芯的“燃灯”,在岁月长夜里执着地守护着万千学子的星辰梦。
若将教育比作一场播种,张桂梅便是那深扎岩缝的松,以瘦弱身躯托起一片绿荫。她的课堂没有华美的辞藻,却藏着最炽热的温度:晨光未醒时,她已伫立校门,用沙哑的嗓音唤学子晨读,我相信她看见过凌晨五点的月亮和凌晨五点学生稚嫩的脸庞;暮色下她瘦小的身体巍然耸立像一棵参天大树,笔尖流淌的朱红如点点星火,点燃少年眼中的求知焰。她说:“山里的孩子,脚下是泥,但心里要有光。”于是,她将自己化作一束光,穿透贫困的阴霾,照亮女孩们走出大山的崎岖路。那些曾被命运贴上“辍学”标签的少女,在她的掌心重新攥紧了笔杆,将泪水研成墨,在课本上写下挣脱桎梏的誓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的“燃灯精神”,早已化作蜿蜒的根脉,在云南教育的沃土中生生不息。我的同学,曾在观后感中写道:“从前以为教育是传授知识,如今方知,教育是传递火种。”他说他要效仿张老师,将周末时光留给留守学生,用一盏台灯、几本旧书,走进大山里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而曾经的学生阿秀,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任教,她说:“老师用脊梁为我们搭桥,我要用双手为下一代铺路。”这薪火相传的接力,恰似山野间的蒲公英,风起时,希望的种子便落满千山。
师生之情,是岁月窖藏的老酒,愈久愈醇。毕业多年的学生寄来书信,信封里夹着一枝干枯的杜鹃,信上说:“老师,这是母校后山的杜鹃,我总记得您带我们采风时,说山花再美,不如人心向暖。”张桂梅将花枝插进旧瓷瓶,笑着对旁人道:“你看,这些孩子,都长成了漫山遍野的花。”是啊,她毕生耕耘的校园,早已不是一隅孤岛,而是春潮涌动的海洋——学生们或成为教师、医生、工程师,或扎根乡土、建设家园,但无论行至何方,他们心底永远镌刻着同一句话:“若无恩师燃灯引路,何来今日山花烂漫?”
暮色中的华坪女高,灯火依旧通明。窗外,山花在月光下静静吐蕊,仿佛与窗内的灯光私语。张桂梅缓缓走过长廊,身影被拉得很长,宛如一道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她知道,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守望,而她愿做那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每一朵花的绽放,见证每一段师生情的生长。因为山花岁岁烂漫,灯火代代长明,这便是人间最美的风景。
作品介绍:本文生动描绘张桂梅老师扎根教育、以心血和信念照亮山区女孩求学路的事迹。作者以优美的笔触,书写了张桂梅与学生间的互动,鲜活地展现了 “燃灯精神”的传承,既美好又感人。
银杏叶里的春天
(精彩节选)
暮色漫过昆明城时,关上实验学校的银杏树正把影子绣在教学楼西墙上。我总在此时将脸颊贴住冰凉的窗棂,看霓虹车流在围墙外织成光的绸缎。消防大院方向传来隐约警铃,父亲的对讲机照例在书包夹层震动:“睿涵,今晚有任务。”我的目光便顺着银杏枝桠向上攀爬,直到六点半的暮鼓敲响,走廊尽头准时浮起棉布裙摆的涟漪。
二十六岁的贾老师是踩着粉笔灰与夕照走进教室的。她发间的银杏叶发卡总在转身时折射出碎金,让我想起昨夜电视剧里支教老师的手电筒光斑——那个在山区夜空画星星的年轻姑娘,此刻正把保温饭盒轻轻搁在我课桌上。“睫毛上落了银杏呢。”她蹲下身时,裙裾扫过窗台积攒的秋意,圆框眼镜蒙着豆花米线的雾气,像两汪被春阳吻化的冰湖。
……
腊月的家访比消防出警还准时。当贾老师抱着保温桶出现在消防大院时,父亲作战服上的冰碴还在往下滴水。“睿涵观察银杏的笔记特别细腻。”她掏出的成长档案贴满银杏贴纸,灭火器红色反光在她眼里晃成两簇小火苗。那夜我在宿舍听见她与指导员的对话,纱门漏进的雪粒子落在她肩头:“出警记录和孩子作文本一样,都写着守护的故事。”
……
清明雨把连廊变成水晶宫时,贾老师带我们开展“光的写生”。她发梢的水珠坠在观察日记上,晕开墨迹里的彩虹:“玻璃幕墙的光会迷路,但银杏永远朝着太阳生长。”当我把叶脉拓印举向天空,她忽然将银杏书签别进我本子。后来在教师阅览室,我发现那枚书签与她用了两年的备课本同龄——页边挤满小字,记录着每个孩子眼里的星光何时亮起。
……
城市灯火次第亮起,当年数着银杏等消防车的小女孩,正把父亲作战服上的星光,贾老师备课本里的晨曦,写成无数正在生长的春天。
暮色中的银杏林沙沙作响,每片叶子都藏着一轮小小的太阳。当春风再次翻阅校园的每个角落,那些被爱意浸透的年轮里,永远住着二十六岁的春天——那时我们还不懂什么是永恒,却已在叶脉交织的经纬里,触碰到了光年之外的回响。长大后,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作品介绍:文章以校园银杏为线索,讲述 “我” 与贾老师的故事。从贾老师关心“我” 的成长,到家访、照顾生病的“我”,再到用独特教学点亮“我”和同学,字里行间展现了师生间的点滴温暖,在文章结尾,“我”也成为了老师,教育传承正如一个光源点亮另一个光源,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教师组
写给张桂梅老师的一封信
——当老师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事
(精彩节选)
敬爱的张桂梅老师:
您好! 我是昆明市西山区第五幼儿园的陈丽琼,2023年是我的第26个教师节,在教师节这一天早晨,通过公众号“微言教育”收到了您写给全国青年教师的一封信。
虽然我已不是那个刚刚站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但是,我认认真真地读完了您的信,心中感到了无比的激动,也把这封信收藏了起来,并分享给了昆明市西山区第五幼儿园的老师们。
跟您报告下我的情况,您虽然不认识我,但是您的名字和事迹已深深地记在了我的心里。我曾写过三篇关于您的文章《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张桂梅》《寻找张桂梅身上无穷的力量》《从张桂梅“我的初心故事”“信仰的力量”中获取精神力量》,而这些文章发布在了云南网和搜狐网。
之所以会写您,就是因为您的事迹深深地触动着我,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也因为您,我毅然决然地从城里来到了一所乡村幼儿园,我深知这里的孩子们更需要我。在我的身边还珍藏着一本云岭先锋杂志社赠送的书籍《我有一个梦想——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的故事》。每当我遇到困难,开始徘徊的时候,我就会看一看这本书,您的那些话语总能让我找到方向。您说:“我是支部书记,我不可能把困难留给其他人”“党员在,女高就有办下去的希望”“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一点事”——这些语言如同一束光,照亮着我,鼓舞着我,激励着我,成为了我勇往直前的力量。
西山区第五幼儿园因为是新建幼儿园,又地处乡村,老师们来到这里的时候也都犹豫了,但是我给她们上的第一课,就是跟她们讲您的故事,因为我相信我能从您的身上获取力量,那她们也一样。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建园三年来,这所乡村幼儿园的老师们没有一个流失,全部留了下来。我与她们同吃同住,交心谈心,同甘共苦,并肩作战。而她们也从中感受到了自己对乡村教育的价值是超越了其他任何东西的,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
真心的要感谢张老师,我想如果没有您的精神力量,或许我真的坚持不到现在。当所有的压力和困难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就会想:“当年的张桂梅老师比我更难!”当无数个夜晚加班到凌晨12点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您说过的话,“我想要再多活两年,把这些孩子送入大学”以及想到您那贴满药膏的双手,那我的这点苦,这点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虽然我们未曾谋面,您也不知道在昆明市西山区海口的里仁大村有这样一个崇拜您的我,但我还是鼓起了勇气给您写这封信,想把这些年您对我的影响告诉给您,让您知道,我们会以您为榜样,把您不向困难屈服,不畏严寒,坚强美丽的高尚品格继续传承,做一朵向您一样独天下而春,坚忍不拔,傲雪欺霜的高贵梅花。
最后,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衷心地祝愿敬爱的张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早日实现您的梦想!
一个距离您很远,心却靠得很近的幼儿园教师 陈丽琼
(写于2023年9月10日)
作品介绍:这是一封诚挚的信,作者将自己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奉献以及对张桂梅老师的崇拜之情一一写来,在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传承张桂梅老师“燃灯精神”不只是一个口号,更多是立足实际,身体力行,以身为灯照亮学海无涯。
尚未投稿的朋友看过来!
依照以下详细的投稿要求与流程
就能将您的作品投递至我们
期待您积极参与
用佳作传递对老师的敬意与深情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舒琪 杨奥 文
设计 张楠
责编 汤雁玲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