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爆款秘境!临沧3天狂揽27万游客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2025年4月4日至6日,临沧市以“茶旅融合·乡愁记忆”为主题,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据统计,清明假期三天,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6.95万人次,同比增长8.32%;实现旅游综合花费2.15亿元,同比增长6.21%;自驾车流量达12.19万辆次,临沧用茶香、花海与暖心的服务,交出了一份“人气旺、市场暖、服务优”的文旅答卷。

茶旅融合焕新机,精品线路成亮点

作为“世界茶尊”的核心区域,临沧市依托千年古茶园和独特的茶文化底蕴,在清明假期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将自然风光、非遗传承与茶产业深度融合。

游客漫步冰岛、昔归和滇红第一村的千年古茶园,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全过程,茶山间的民宿与茶宴备受青睐。三天内,过夜游客达6.1万人次,消费贡献超1.02亿元,茶文化的深度体验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金字招牌”。

而博尚镇的非遗土陶技艺游学线路备受家长们喜爱,亲子家庭在此打卡拍照、参与手工制作,为清明假期增添了温馨的烟火气。澜沧江百里长湖游则以其壮美的峡谷风光和生态采摘项目,成为自驾游客的热门选择,江鱼宴、农家乐的田园风味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滇红茗茶寻根游、美丽乡村乡愁体验游等线路也各具特色,智慧预约系统和文明出行倡议的推广,进一步优化了游客体验,推动“一日游”市场持续升温,20.85万人次的一日游游客贡献消费1.13亿元,文旅消费场景更加多元。

数据彰显活力,交通赋能增长

清明假期的文旅市场活力,不仅体现在游客数量的增长,更反映在客源结构、交通网络和消费模式的全面升级。

本地游客偏爱城郊踏青、森林徒步等短途休闲项目,而外地游客则聚焦茶文化深度体验和长线自驾探秘,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交通方面,铁路、航空与自驾“三驾马车”并进,三天内铁路客运量超2.5万人次,民航进出港旅客突破3000人次,自驾车流量达12.19万辆次,便捷的交通网络为文旅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在消费场景创新上,特色文创市集、佤山凤城夜间经济街区、非遗展演等活动拉长消费链条,文旅产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著。这些数据不仅彰显了临沧文旅的吸引力,更折射出全域旅游格局的逐步成型。

安全为基,服务为本,筑牢文旅防线

为确保假期文旅市场的安全有序,市文化旅游局提前部署,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市县两级联动织密安全监管网络。

景区索道、游船、网红打卡点等重点区域实现全覆盖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率达100%;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客流,及时实施分流限流措施,保障游客游览舒适度。

服务保障方面,增设临时停车场、志愿服务站,提供免费摆渡车和应急医疗支持,“一机游临沧”平台实时推送天气、路况等信息,精细化服务赢得游客广泛好评。假日期间,全市未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舆情监测显示游客满意度高达98.5%,临沧文旅品牌的美誉度持续提升。

以“绿”为底,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

清明假期的火爆,为临沧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心。未来,临沧市将继续以生态为底色,深化茶旅融合,规划建设茶文化博物馆、茶主题民宿集群,开发茶研学课程,打造“国际茶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澜沧江、南滚河等生态资源,开发生态探险、康养度假产品,构建“山水人城”和谐共生的旅游格局;同时强化数字驱动,升级智慧文旅平台,推出AR导览、虚拟体验等项目,以科技手段提升游客沉浸感。

这座滇西秘境正以生态之美、文化之魂、服务之诚,迎接四海宾朋,书写“诗和远方”的崭新篇章。

来源 临沧文旅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