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焕新颜 云南实践从“旅居”到“产业生态圈”新模式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9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今年,首次设立旅居云南馆,致力于全方位展现旅居云南、烟火乡村的独特魅力,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叙述得更加接地气。在“烟火乡村”主题展示区,17个旅居村串联起“旅居建设成果”和“百个旅居目的地”,展示云南旅居模式的不断创新,从空间供给转向场景营造、从服务游客转向赋能生活、从产业孤立转向系统共生,通过政策引导、社群运营和科技赋能,最终实现“山水与烟火交融”的可持续旅居生态。

据了解,2025年4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百度地图在西双版纳共同揭幕“小城故事·烟火乡村”百个旅居目的地专题地图,开启指尖旅居游新体验。云南旅居专题地图将全省100个特色旅居目的地搬上云端,围绕乡村旅居、艺术旅居、医养旅居等8大业态,为游客打造“一图触达,全链条体验”的智慧旅居新模式。

特色农业+文旅融合标杆——莫卡村

保山市隆阳区莫卡村作为特色产业驱动的典型案例,是一个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线,特色农产品为辅线的多民族聚集村。近年来,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水果采摘园、农家乐等多模式经营主体。同时,依托高黎贡国际精品咖啡文化园,以咖啡文化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建设为核心内容,形成以农文旅为主的康养旅居试点项目。

据高黎贡国际精品咖啡文化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于202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5年1月正式开园。截至目前,园区观光旅游、考察的人数已达100多万人次,极大地带动了潞江镇和周边村民收入,促进了咖啡产业发展,并对盘活房地产存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高黎贡国际精品咖啡文化园作为一个以咖啡文化为主题的园区,集种植、品鉴、研发、销售及技能赛事、实训基地于一体,对保山市的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园区依托潞江坝的优质自然资源,已建成的各类山体建筑80多栋,将闲置资产转化为康养旅居资源,打造“咖啡+康养”文化旅居目的地,实现由传统的资产开发销售模式变为长效的资产产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同时,园区为周边村民提供了50余个就业岗位,吸纳130余名员工(含60余名少数民族)就近务工,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在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同时也吸引周边乡镇的青年回乡创业。

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在提升改造咖啡博物馆、完成园区内山体别墅装修、咖啡专家楼打造、筹划申报乡村旅居项目等方面进行推进。

空房利用+文旅融合典范——红瓦房村

曲靖市沾益区红瓦房村是空闲农房利用的典型案例。作为昔日荒凉颓败的“空心村”,红瓦房村在2023年开始了旅居业态改造,同年即入选了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名单,成为了新晋旅居“网红村”。

近年来,红瓦房村以乡愁为纽带,推动景村人融合、农文旅协同发展,盘活闲置老房、传统民居并植入旅居民宿,发展特色餐饮、原乡集市等业态,不仅给村集体带来增收,还吸引不少外出务工多年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已经有28户农户注册开展经营活动。

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的青年“老村长”赵朝鹏就是红瓦房村返乡创业的青年之一。他扎根田间地头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让这些藏在大山里的“宝贝”走出深闺。据介绍,“老村长直播小院”汇聚了全省各地的优质农产品,年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在他的流量加持下,红瓦房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目前,红瓦房村的旅居产业持续向好,靠花卉产业、文化艺术、民宿旅居、庭院经济等乡村产业,每年可带动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村民户均增收约1100元。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周文璟 唐黛玲 文

周文璟  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