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安龙堡乡将学习教育成效切实转化为为民服务、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聚焦“稳就业、兴产业、富民生”目标,扎实推进“招小商”行动,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持续在打造“群众增收示范乡”上发力,整合各类资金建成安龙堡彝绣工坊、青贮饲料加工车间、肉牛产业务工车间三大就业载体,形成“车间进村、岗位到户、产业富民”的发展格局,使外出务工人员逐步从“出远门”向“近家门”转变,以扎实作风和实干成果提升群众幸福成色。
乡党委政府坚持开门搞教育,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通过充分调研论证,将彝绣产业作为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顾家与增收“两难”矛盾的突破口,将有限资源向民生项目倾斜,在家门口建车间,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传承文化、带动就业。2025年4月,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安龙堡彝绣工坊正式运营,彝绣馆设有综合展厅和彝绣培训教室,数百件彝绣产品色彩艳丽、纹样精美,从花鸟鱼虫到图腾纹样,尽显传统刺绣工艺的精湛。这里长期稳定就业17人,带动80余名绣娘、15名脱贫妇女就业,彝绣文创产品年收入达5万余元。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聚焦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组织领办、集体主导、产业创新、市场运营、群众受益”的工作思路,探索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路径。依托“种养殖循环示范乡”的发展定位,以青贮饲料加工助力肉牛养殖提质增效。柏家河村引导当地致富能手成立双柏興和振饲料有限公司,整合资金120万元建设800㎡厂房,开展青储玉米相关服务,探索“党组织+公司+农户+经销”联动发展模式。通过企业集中收购、统一销售、稳定价格,辐射带动2000户群众发展青储玉米种植,增加产值100万元,带动200余人就近务工,实现务工增收60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
在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进程中,安龙堡乡坚持联农带农发展,全面提升肉牛产业质量和效益。在柏家河村委会松树林村,积极探索散养户肉牛集中寄养模式,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促进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松树林村村民小组长柏永剑作为党员干部,投身养殖业并成立双柏建辉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代养寄养协议,提供多项服务,解决农户养殖难题。每年吸纳300多名农户到养殖场务工,支付工资5万多元,还通过签订牧草、玉米秸秆订单,既保证合作社饲草料供给,又增加群众收入。截至目前,18户养殖户加入合作社,实现从小、散、弱到规模化的转变,走出一条壮大村集体经济与群众增收的“双赢之路”。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柏智刚
双柏县安龙堡乡人民政府 文/图
责编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