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追寻红色普洱!最全思普革命遗址全景导览,速收藏!

七月是一个铭记信仰与荣光的特殊月份

普洱大地珍藏多处革命遗址——

它们是峥嵘岁月的无声见证者

是革命先辈留下的不朽丰碑与宝贵财富

这个七月

踏上普洱红色之旅吧!

循着先辈足迹

聆听历史的深沉呼唤

触摸信仰的滚烫温度

思茅区

思普革命老区纪念园

思普革命老区纪念园坐落在思茅主城区梅子湖公园东侧,作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宣传老区人民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坡脚秘密交通联络站

坡脚秘密交通联络站位于思茅街道办事处三家村坡脚村民小组。目前,这个“红色驿站”已成为干部群众缅怀先烈、了解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活”课堂。

关山大榕树红色教育基地

关山大榕树红色教育基地位于思茅港镇那澜村,于2021年9月建成开馆。基地主要分为榕树保护区、重要历史事件学习区、关山革命纪念馆三个部分。榕树保护区以大榕树为轴心,在四周辐射建盖悬空观景台、参观通道;重要历史事件学习区有五幅历史文化墙浮雕,内容是关山大榕树下召开的五个重要会议情景;关山革命纪念馆一楼为党史展厅和文物展区,二楼为竹林粮仓和红色学堂。观摩结束后,还可以品尝别具风味的“忆苦思甜”餐。

宁洱县

普洱民族团结园

普洱民族团结园位于宁洱县凤凰路。走进民族团结园,古式牌坊巍峨耸立,六角碑亭古朴典雅。这里矗立着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园内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免费开放)包含3个展厅,珍藏520件历史实物。通过图片、文字、实物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现了誓词碑精神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

思普革命纪念馆

思普革命纪念馆位于宁洱县磨黑镇。该馆于2021年7月1日正式开馆,通过大量珍贵图文、实物及场景复原,系统呈现了思普地区在党的领导下从星火初燃到边疆解放的伟大征程。

曾蒋烈士殉难处纪念园

曾蒋烈士殉难处纪念园位于宁洱县磨黑镇。其园为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磨黑人民在最具代表性的两位烈士——曾庆铨、蒋仲明殉难地建设了高2.2米、宽1.48米的“曾庆铨、蒋仲明烈士纪念碑”。碑后四块浮雕,铭刻着思普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壮丽革命诗篇。

磨黑中学中共思普特支活动陈列室

磨黑中学中共思普特支活动陈列室创办于1941年的磨黑中学,是思普革命活动的核心堡垒和革命英才的摇篮。陈列室真实记录了中共思普特别支部的革命历程,展馆外肃立着镌刻烈士英名的纪念碑。

初心园

初心园记录着属于磨黑特有的红色记忆,是感悟革命先辈“赤心不改,初心如磐”的精神高地。

阿诗玛广场

阿诗玛广场位于宁洱县磨黑镇,其是为了纪念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杨丽坤而建,于2010年12月落成,是磨黑古镇人民的文化娱乐中心,也是展现磨黑镇形象的窗口。广场正中壁画描绘了官马大道和进藏大道都要经过的一个重要驿站——孔雀屏,左侧四幅花岗石浮雕组成的文化长廊,展示了磨黑“茶马古道、滇南盐都、革命老区、丽人故里”四张名片。

杨正元故居

杨正元故居位于宁洱县德化镇那迁村,始建于1922年,建筑坐西朝东,土木结构,有正房两层9间,东厢房两层9间,地楼两层9间,室外有杨正元雕塑1座。杨正元故居已成为宣传革命理念、爱国主义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墨江县

革命烈士纪念塔

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墨江文庙后,始建于1957年,是为纪念墨江县土地革命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而建,是墨江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革命烈士纪念保护建筑物。

景东县

景东临时人民政府

景东临时人民政府旧址位于景东县城内,1950年3月1日,经中共思普地委、思普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批准,景东县临时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全县17个区代表团及景东城各界民众近万人参加了隆重庆祝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大会。

镇沅县

圈田街革命烈士纪念塔

圈田街围歼战是人民解放军解放云南的一次重要战役,为纪念这次战役,镇沅县于1985年在勐大镇圈田街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塔。

袁家山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镇沅县按板镇,是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内长眠着144名烈士。

景谷县

冬谷田28烈士牺牲地纪念碑

景谷县冬谷田28烈士牺牲地位于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香盐村冬谷田,为铭记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革命烈士牺牲地建立了纪念碑。如今,这里已成为景谷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

碧光中学

碧光中学建于1945年,是以罗正明(字光亮)为首的开明乡绅所建。新中国成立前,一度成为思普地区革命活动的指挥中心。1948年6月,中共思普特支碧光分支成立,同年9月成立中共勐主支部,碧光中学大部分学生于1949年秋参加革命,宣传党的思想,壮大党的队伍,为实现祖国边疆的解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澜沧县

澜沧宁江县人民政府旧址

1949年10月26日由当时的澜沧区行政专员公署委员会决定成立的宁江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其原为高家保宅院,是一座具有大理白族传统民居风格的四合院。1949年初,澜沧县人民自卫军第一大队解放此地后,成为解放澜沧佛海(今勐海县)等处的革命根据地。

澜沧县东主书院

(解放澜沧募乃战斗总指挥部遗址)

澜沧县东主书院位于澜沧县竹塘乡东主村,始建于上世纪初,距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书院建筑呈一正、两耳、两厢对称的合院式布局,整个书院的建筑风格为典型的云南滇西民居造型,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石材雕刻精美高雅。书院分为两个院落,一号院有3个展览厅、1个陈列室,二号院有阅览室、课堂、陈列室、望月亭,书院既是乡村博物馆,又是红色教育基地。

西盟县

西盟革命烈士陵园

西盟革命烈士陵园是普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盟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西盟县党性教育基地、西盟县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和西盟县红色旅游基地,位于西盟县勐坎镇佤山天池西南50米,为纪念解放西盟阿佤山及其在历次边境剿匪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此陵园。

孟连县

孟连烈士陵园

孟连烈士陵园建于1958年,陵园内安葬着在历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以及因公、因病牺牲的军人共计85名。该烈士陵园为孟连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江城县

省立江城第一小学遗址纪念碑

省立江城第一小学遗址纪念碑位于江城县国庆乡洛捷村,建于1952年,是江城县党员干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滇南追歼战坝溜渡口阻击战战斗地纪念碑

坝溜渡口阻击战是滇南追歼战的一部分,战斗地纪念碑位于江城县曲水镇坝溜渡口。该纪念碑造型为一把抽象的刀剑,碑身上镌刻着“滇南追歼战坝溜渡口阻击战战斗地”15个红色的大字。

文旅头条通讯员 姚梦溪 整理

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