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铜,云南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因铜器表面以樱桃色或橘黄色、咖啡色为底色,在底色中闪耀着金黄色、呈不规则金属结晶状的斑纹,而取名为“斑铜”,集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于一身,“妙在有斑,贵在浑厚”是其特性,其制作技艺始于明,盛于清,也有“金属宝石”的美誉。在玉溪江川,制作斑铜的代表性工坊和企业有龙华铜雕、三有铜器工艺品厂、明威铜器工艺开发有限公司等。
繁复工序,责在匠心。
2009年,铜器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铜器制作技艺中铸造工艺和锻打工艺是制作铜器的两大工艺,随着自然铜原材料减少,斑铜制作技艺由锻打工艺逐渐变为铸造工艺,从初期的挑选材料、泥塑、翻模、制作蜡型、挂沙制作沙壳、化铜水浇灌;到中期的锻打、剔除杂质、烧斑、再次锻打成型,显斑、露斑,再到后期的上色等二三十道工序,制作工艺复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手艺人对材质的深刻洞察,在毫厘之地绘就精湛技艺。
千锤百炼,斑花璀璨。
根据花纹形状斑铜分为:不规则斑纹、长条形斑纹、马赛克斑纹、柳叶斑纹、碎粒状斑纹和梅花斑纹六大类,不同角度观看呈现不同斑纹效果,有千面千斑的意境。当炉火映红匠人的脸庞,那些飞溅的火星里藏着的是手艺人对技艺的坚守。
“最开始在泥塑这一步也弄不成形,也急躁,后来耐着性子不断磨炼、不断学习才使得技艺得到了提升。”
“烧斑和显斑是最考验技术的环节,火候的把控、材料配比都得靠经验。”江川区三有铜器制作技艺非遗工坊负责人杨三有(铜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区级)边塑形边介绍道。
艺焕新生,传承有新。
“技”与“艺”“坚”与“守”,技艺的极致从来不是效率的堆砌,锻打时手感与铜材的默契,是机器无法复制的温度与刻度。“斑铜好看,但技术难学,光会一样技术是不行的,它还融合了錾刻工艺、镶嵌工艺、乌铜走银工艺。”“为更好地传承,我在传承父亲技艺的基础上融合创新了斑铜镀银,这个就是我的代表作。”杨翔(杨三有儿子)感叹道。随着消费升级形制之真、技艺之精、意境之美逐渐打开了销售差异化新赛道。“近两年来,受场地租赁成本、购买需求降低等因素影响,销量不怎么理想,但我们依然坚守,希望将这一技艺继续传承下去,我们不断寻找自身优点与亮点,重新定义,融合创新,结合前段时间爆火的黑悟空神话等年轻人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创作《齐天大圣》等作品,以年轻人的视觉创作更多接近生活的作品,让非遗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在岁月里焕新,让更多的人看到斑铜的美。”
文旅头条通讯员 普梦媛 文/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
终审 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