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牟定县安乐乡依托2000余亩国储林湿加松基地资源,在县林草局的精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下,以“护绿增收、兴业稳岗、点优面兴”为主线,创新发展黄精、麦冬等中药材种植及林下养殖产业,弹实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路径,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金山银山”效应。

县林草局“搭台引路”,夯实林下经济“绿色根基”
作为安乐乡林下经济发展的“幕后推手”,牟定县林草局始终立足“生态优先、产业融合”原则,从政策扶持、技术指导、资源整合三方面发力,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县乡帷幄。县林草局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和企业,争取国储林建设、林下经济示范项目等资金支持,推动湿加松基地规模化建设,为林下经济搭建“绿色骨架”;主要领导数次深入实地指导安乐乡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计划,明确“林药、林畜、林禽”多元发展方向,确保产业布局科学合理。
技术支撑。组织林业技术骨干成立专项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土壤检测、品种筛选、病虫害防治等指导,针对湿加松林下光照、湿度特点,优选黄精、麦冬等耐阴中药材品种,破解“林下种植技术瓶颈”;联合企业举办培训班12场次,覆盖农户300余人次,提升群众规范化种植能力。
资源整合。协调国储林公司、中药材企业与乡村对接,推动“林地资源+企业技术+市场渠道”深度融合,为12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落地提供全流程服务,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轨并行”。

三方联动“抱团发展”,激活兴业稳岗“一山金水”
在县林草局和安乐乡的共同统筹推动下,以直苴村为示范点,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户受益”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共享生态红利。

政府统筹聚合力。乡党委政府牵头流转林地1200亩,争取县林草局产业扶持资金完善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打造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
企业带动强根基。引入中药材企业负责种苗供应、技术培训和产品回收,依托县林草局搭建的市场对接平台,与省内外药企签订购销协议,解决“销售后顾之忧”。
农户参与增收益。村民通过林地流转获租金,20名村民长期在基地务工,从事种植、管护等工作,月均增收2000元以上。预计1200亩中药材全面投产后,稳定用工将达30人,年人均务工收入超3万元。
多点开花“链式延伸”,释放生态经济“乘数效应”
示范点的成功运营,带动安乐乡林下经济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开花”,4个行政村依托林草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直苴村,在“林药”基础上拓展“林畜循环”,养殖肉牛780头,配套种植饲草1000亩,实现“牧草喂牛、牛粪肥林”的生态闭环。
蒙恩村,发展林下生态养鸡,年出栏土鸡2万羽,依托县林草局“生态产品认证”指导,打造“安乐山林鸡”品牌,溢价率达30%。
力石村,在250亩石榴园下套种小白芨,通过“林果+中药材”立体种植,土地综合收益提升50%。
其他村落,同步探索林下食用菌、蜂蜜养殖等业态,形成“一村一品、多元互补”的林下经济格局。
截至目前,安乐乡林下经济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真正让群众端稳“生态碗”、吃好“绿色饭”。
生态美底色更亮,百姓富底气更足
从荒山秃岭到“绿满山坡、药香四溢”,安乐乡的蜕变离不开牟定县林草局的精准施策与全程护航。如今,湿加松基地成了“天然氧吧”,中药材田成了“致富银行”,村民们笑着说:“林草局帮我们把‘山疙瘩’变成了‘金窝窝’,这生态饭,越吃越甜!”
下一步,牟定县将持续深化“林草+”产业融合,推动安乐乡林下经济向深加工、品牌化延伸,让更多乡村在绿水青山中收获“生态红利”,实现产业兴、群众富、生态美的美好愿景。

文旅头条通讯员 杨德祥 王楷 文/图
责编 杨燕婷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