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南华五街镇:以乡贤统战“三贤聚力”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

楚雄州南华县五街镇锚定乡村振兴核心目标,以乡贤统战为重要突破口,创新构建“聚贤、用贤、敬贤”闭环体系,将乡贤力量转化为产业发展“强引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聚贤、织密“人才网”,筑牢产业振兴根基。一是三级联动建组织。搭建“镇—村—组”三级乡贤工作网络,形成上下协同、高效响应的工作格局,为产业人才集聚搭建组织平台。二是精准摸排建数据库。聚焦民营企业家、农业技术人才、在外创业者、复退军人等关键群体,建立43名乡贤动态数据库,同步吸纳加入五街商会,锁定产业发展“核心智囊团”。三是暖心联络促回归。通过推送家乡动态、节日问候、15场次走访慰问、“帮办代办”亲属服务,搭配7次外出考察、6场茶话会与政银企座谈会,持续点燃乡贤“归巢”兴业热情。

用贤、打好“产业牌”,释放振兴核心效能。一是智汇决策助发展。推选2名乡贤任州、县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2名任村“两委”骨干;组织4场产业主题“院坝协商”,收集57条产业升级、乡村建设高质量建议,为科学决策保驾护航。二是 链动产业破难题。在罗万华、罗洪昌等乡贤带领下,创新“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订单农业模式,破解农特产品“销售难”,实现“只愁种不愁销”。目前已壮大松茸、萝卜、白芸豆等产业链,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户、州级3户、规模以上企业3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8户,直接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超2.4万元。三是参与治理优环境。引导乡贤带头投身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化解矛盾纠纷21起;依托公益慈善募集50余万元助学济困物资,以和谐环境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敬贤、厚植“文化土”,夯实长效发展基础。一是打造文化精神地标。乡贤助力建成彝族文化罗鲁文博园、州级红色文化展室及长廊;成功申报“火草麻布”省级非遗与“阿苏遮”“毕摩文化”州级非遗,设立传习所,以文化繁荣为产业注入灵魂。二是优化服务解难题。推行班子挂联制度,提供“一站式”返乡投资服务;协助争取项目资金近300万元、银行贷款近2000万元,新建7300立方冷链仓储、引进核桃初加工生产线,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协助申报县长奖、南华英才等荣誉,营造尊贤氛围。三是弘扬贤德强认同。将乡贤文化融入清廉村居建设,邀请乡贤参与编撰《五街镇志》;组织乡贤参与“松茸开山节”“马缨花节”等特色活动,强化情感联结,画好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最大同心圆”。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陈之怀 文/图

责编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