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双柏:绘就“五美”新画卷 走好乡村振兴路

哀牢山余脉间,绿孔雀翩跹展翅;查姆湖畔,彝族群众踏歌起舞;田间地头,特色作物孕育希望……这幅充满生机与诗意的乡村图景,正是云南双柏县以“产业兴旺田园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乡风文明人文美、治理有效和谐美、生活富裕日子美”“五美”目标为指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五美”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支撑、协同发力的有机整体,共同勾勒出双柏乡村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的振兴路径。

深耕沃土,绘就“产业兴旺田园美”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双柏县立足山地资源与气候优势,让田野不仅是耕作之地,更成为孕育希望的“聚宝盆”。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双柏打造“山上林果、林下药材、田间粮油、河畔养殖”的立体产业格局。白竹山上,万亩茶园层叠起伏,茶叶加工企业将鲜叶制成清香四溢的绿茶、红茶,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爱尼山林区,农户在核桃树下套种重楼、黄精等中药材,实现“一亩地两份收”;绿汁江沿岸,柑橘、沃柑挂满枝头,吸引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同时,依托“虎文化”“查姆文化”等特色资源,双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在法脿镇打造“白竹秘境”乡村旅游区,将彝族刺绣、跳菜表演等民族文化融入旅游体验,让游客既能欣赏田园风光,又能感受浓郁民族风情。

在模式创新上,双柏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由企业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渠道,合作社组织农户标准化种植,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链条。县里建起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培训村民成为“新农人主播”,通过直播带货将野生菌、土蜂蜜等农特产卖向全国,让“藏在深山”的优质农产品走向广阔市场。如今的双柏田园,既有“稻浪翻滚”的传统农耕景致,也有“机器轰鸣”的现代化生产场景,更有“游人如织”的休闲农业画面,“田园美”既美在生机盎然,更美在富民增收。

守护底色,构建“生态宜居环境美”

生态是双柏最鲜明的底色。该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乡村成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宜居家园。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双柏从“垃圾、污水、厕所”三大痛点发力。全县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在各村组设置分类垃圾桶,配备专职保洁员,曾经散落路边的垃圾不见了踪影;通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推广庭院式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厕所革命”实现全覆盖,卫生厕所取代传统旱厕,村民生活习惯悄然改变。同时,以交通沿线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双柏修复公路边坡、补植绿化苗木、打造文化景观墙,让乡村道路不仅是通行要道,更成为串联美景的“风景线”。

在生态保护上,双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组织护林员、巡河员常态化开展巡查,守护好哀牢山的森林资源和绿汁江、马龙河的清澈水质。县里还鼓励村民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绿色生产技术,让土地始终保持“活力”。如今走进双柏乡村,青砖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庭院里的小花园、小果园生机勃勃,山间溪水清澈见底,林间鸟儿婉转啼鸣,“环境美”既美在自然和谐,更美在宜居宜业。

铸魂育人,涵养“乡风文明人文美”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双柏县深挖民族文化底蕴,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双柏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婆媳”“好邻居”评选活动,用身边事带动身边人。各村修订村规民约,破除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文明新风。在大麦地镇,村民自发组建“红白理事会”,遇到婚丧嫁娶大事主动帮忙协调,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又增进了邻里感情。

珍视“虎文化”“查姆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柏在各村建设村史馆、文化广场,陈列老物件、展示民俗故事,让村民留住乡愁。县里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走进乡村,开展彝族跳菜、刺绣、银饰制作等技艺培训,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感。每到传统节日,各村寨都会举办火把节、跳菜节等活动,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如今的双柏乡村,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红白事简办蔚然成风,民族文化代代相传,“人文美”既美在崇德向善,更美在文化自信。

固本强基,营造“治理有效和谐美”

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保障网”。双柏县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多元共治格局,让乡村充满和谐安宁的氛围。坚持“党建红”引领“治理优”,双柏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交通沿线整治、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中,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形成“干部群众一条心”的治理合力。同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体系:通过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让村民自主决定村里的大事小情;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组织法律顾问进村入户提供法律服务,引导村民依法办事;依托道德讲堂、好人榜,用道德力量规范村民行为。

为提升治理效能,双柏还探索“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在部分村寨推广“智慧党建”平台,村民通过手机就能了解村务公开信息、反映问题诉求,村干部在线接单、及时处置,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如今的双柏乡村,干群关系融洽,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村民安全感、归属感显著增强,“和谐美”既美在秩序井然,更美在共建共享。

聚焦民生,共享“生活富裕日子美”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双柏县把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村民,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在增收致富上,双柏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帮扶、政策兜底等方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特色种植养殖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农村电商拓宽了农产品销路,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开起农家乐、民宿,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找到创业舞台。县里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掌握电工、厨师等技能,通过劳务输出实现稳定就业。

在民生改善上,双柏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硬化道路通到村民家门口,解决“出行难”;建设集中供水工程,让村民喝上放心水;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实现“小病不出乡”。此外,各村建起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村民茶余饭后可以读书看报、跳广场舞,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如今的双柏村民,腰包鼓了、住房好了、生活便利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日子美”既美在物质富足,更美在精神愉悦。

“五美”协同绘就振兴新图景

在双柏县的乡村振兴实践中,“产业美”为发展注入动力,“环境美”筑牢生态根基,“人文美”塑造精神灵魂,“和谐美”提供稳定保障,最终汇聚成“生活美”的幸福答卷。这“五美”相互交织、彼此赋能,勾勒出具有双柏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下一步,双柏县将继续以“五美”目标为指引,深耕产业、守护生态、传承文化、优化治理、惠及民生,让乡村不仅有青山绿水的“外在美”,更有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内在美”,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共享幸福美好生活,让哀牢山下的“绿孔雀之乡”,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文/图

责编 杨燕婷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