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双柏:念好“菌”字诀 铺就富民路

地处北亚热带高原的楚雄州双柏县,凭借降水适中、光热充足的立体气候,以及丰富的林地、秸秆等资源,孕育出松茸、鸡枞、干巴菌等数百种野生菌,成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天然沃土。近年来,楚雄州双柏县立足资源优势,创新探索多种发展模式,让小菌子长成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伞”。

走进双柏,从野生菌保育基地到食用菌种植大棚,从菌棒生产车间到农产品交易市场,食用菌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当地不仅建起野生菌保育基地,培育起多个食用菌交易市场,还吸引了不少种植、加工、餐饮企业入驻,推出了特色商标和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让双柏食用菌走出深山、走向市场。

“企业+农户”,龙头引领 风险共担

在“企业+农户”模式中,龙头企业当起“领头雁”,为农户提供标准化菌棒和技术指导,还签订保价回收订单,让农户安心搞种植。有的企业还创新“党组织+村集体+基地+农户+企业”模式,农户既能通过土地流转拿租金,也能入股分红、务工赚钱,实现多元增收,周边不少农户还因给企业供应菌棒原料,增添了收入来源。

“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 聚力增效

面对农户单打独斗的难题,“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大家抱团发展。合作社统一对接市场和技术,组织农户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整体竞争力。有的合作社还探索“菌菜”轮作,在种香菇的同时,带动农户种蔬菜,统一育苗、销售,既提高土地效益,又保障收入稳定。不少合作社还得到供销社支持,成为示范社,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

“村+企业”共建,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村+企业”共建,让村集体和企业实现双赢。村党组织或村集体拿出资金,建起菇棚、冷库等设施,交给企业或种植大户运营,村集体稳稳获得租金收入,破解了集体经济薄弱的难题。企业则省去前期大额投入,能集中精力搞技术、拓市场,双方优势互补,推动产业稳步发展。

盘活资源,变“闲”为“宝” 增添动能

盘活闲置资源,也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添了力。双柏县不少村子把闲置校舍、旧厂房和撂荒土地利用起来,改造成种植基地。有的村子还引进反季品种,探索“菌+作物”轮作,让一块地实现两份收入,不仅盘活了资源,还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岗位,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林+菌”共生,生态优先 绿富同兴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林+菌”模式让生态保护与增收致富并行。当地通过“包山养菌”,把松茸产区林地划片承包给村民,延长承包期,鼓励大家科学管护林地、培育菌种。这不仅改变了过去野生菌无序采摘的状况,还让承包户、村集体、林权农户共同受益。

从野生菌的“靠山吃山”到食用菌的“多元发展”,双柏县以“菌”为媒,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用多样模式激活产业活力。随着产业链的持续延伸、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这颗藏在深山的“菌”宝,将继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让更多群众在“菌香”中收获幸福生活。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文/图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李元

终审 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