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楚雄州双柏县围绕“防返贫、兴产业、扩就业、深改革、建乡村”五大核心课题,以“五个专项行动”精准作答,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各族群众增收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答好“防返贫底线怎么筑牢”之问,织密民生“保障网”
“家里种了3亩茯苓,去年卖了2万多,还有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日子越来越有底气了!”谈及如今的生活,双柏县爱尼山乡脱贫户李大哥满脸笑容。这背后,是双柏县“常态筑底”行动的扎实推进。
该县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建立县处级领导包乡走村、村干部入户走访制度,通过“1次现场推进会、1个指导专班、1次政策培训、1次调研走访”的“四个一”机制,确保帮扶措施精准落地。同时,构建“农户自主申报+干部排查+部门预警”的监测体系,实现动态监测、帮扶、消除“三个动态”,为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含监测户)至少落实1项产业或就业帮扶,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
在沪滇协作与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助力下,双柏县每年引入2家以上东部企业、完成5000万元以上投资,推动农产品销售额超6000万元,既为县域发展注入外力,更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答好“乡村产业怎么富民”之问,激活增收“新引擎”
走进双柏县法脿镇茶文旅融合示范基地,连片的茶园郁郁葱葱,游客们一边体验采茶乐趣,一边品尝彝家茶香——这是该县做活“产业增值”文章的生动缩影。
双柏县立足生态优势,构建以粮、烟、茶、畜等为重点的“10+N”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推进文化旅游、绿色工业、中彝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在科技赋能下,该县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发平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装备研发等技术攻关,预计2027年农业机械化率超57%,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7:1。
品牌建设同样成果丰硕。全县打造12个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年新增“两品一标”10个以上,“森态双柏”“中国绿孔雀家园”等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同时,通过“一把手”招商与本土人才培育,推动每个重点产业培育1-2个链主企业,以“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融入大市场。如今,哀牢山入口小镇、大庄乡村旅居小镇加快建设,“百村民宿”工程落地见效,旅居人数年增长15%以上,“旅居云南·养寿双柏”品牌越叫越响。
答好“就业怎么拓展”之问,拓宽致富“新渠道”
“参加了县里组织的人参果种植技术培训,现在在基地上班,每月能挣3000多块,还能照顾家里!”双柏县大麦地镇村民王大姐的经历,是该县“就业扩容”行动的真实写照。
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双柏县创新建立“彝药谷”项目、彝绣“541”等联农带农机制,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等方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实施稳就业“七个行动”,确保劳动力转移就业超6.6万人,其中脱贫人口转移就业超1.3万人,每年县内转移就业稳定在3.5万人以上。
针对技能短板,该县围绕文旅、绿色工业、生态农业、中彝医药四大产业开展定向培训,2025年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0.52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1000人次。“1+8+N”就业服务网络(1个县级零工市场、8个乡镇服务点、多个村级服务站)实现“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全覆盖,“双柏药工”“白竹茶人”等劳务品牌逐步打响,让群众“一技在手,增收不愁”。
答好“农村改革怎么深化”之问,释放发展“新动能”
“家里的闲置林地入股了合作社,不仅有分红,还能在林下基地打工,一份土地两份收入!”双柏县妥甸镇村民张大哥的话,道出了农村改革带来的红利。
该县以“改革提速”行动破除发展壁垒:深化农村“三资”管理改革,构建“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乡镇+纪检监察”四级监督体系,实现“三资”管理全流程闭环;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林下种植、森林康养等产业,预计2027年林下经济产值达62亿元以上;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延包试点,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探索闲置住房出租、入股,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增收的资产”。
答好“美丽乡村怎么建好”之问,绘就宜居“新画卷”
漫步双柏县大庄镇普岩村,硬化路通到家门口,家家户户庭院整洁,文化广场上村民载歌载舞——这是该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和美”行动的生动成果。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双柏县一体化推进城乡规划、产业、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加强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四好”农村路、农村5G网络、“客货邮”融合发展逐步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稳步推进,“一老一小”关爱体系不断完善,互助型养老设施惠及更多群众。
此外,该县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推进移风易俗与普法强基行动,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如今,双柏县正以“五问”为导向,以实干为笔,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努力让农村更富裕、乡村更和美、群众生活更幸福。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文/图
责编 张楠
校对 李舒琪
审核 于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