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双柏县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通过“四个聚焦”一体推进乡村产业、建设、治理,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聚焦乡村振兴总抓手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根基
双柏县始终将乡村振兴置于优先位置,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建设与农村改革,让农业基础更稳固、农村面貌更鲜活。在农业发展上,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发展质效,推动农林牧渔业稳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速,脱贫群众收入持续提升,多项农业工作经验获上级肯定。严守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两条底线”,推进撂荒耕地整改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冬春特色农业蓬勃发展,为农民增收添力。
乡村建设方面,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打造示范村引领乡村面貌提升,实现乡镇和村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成为全州学习的典范。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作为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县,探索出风电光伏、国储林、茶文旅融合等多元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共享发展红利。
聚焦“两个确保” 筑牢“三农”发展基本盘
双柏县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以“稳”字当头,为“三农”工作稳步推进打牢基础。围绕粮食安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结合不同海拔区域特点,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统筹推进粮、烟、茶、药、菌等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协同发展,既稳住“粮袋子”,又鼓起农民“钱袋子”。严格耕地用途管控,严肃整治耕地撂荒、“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通过复垦复耕保障耕地数量与质量。
针对防返贫工作,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监测体系,完善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围绕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强化保障,依托政府救助平台及时解决群众难题。推动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群众建立稳定利益联结,通过小额贷款、劳务输出、消费帮扶等举措,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不返贫。
聚焦“三个提升”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双柏县从产业、建设、治理三个维度发力,推动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一乡一特”“特色精品园”为抓手,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推动生态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各乡镇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妥甸镇以科技赋能特色种植,大庄镇延伸花卉、稻田产业链,石咢嘉镇构建肉牛全产业链,法脿镇推动茶文旅融合,大麦地镇发展绿色果蔬,安龙堡乡探索“种养循环”,爱尼山乡做强林下经济,独田乡打造“智慧养殖”模式,形成“一乡一亮点”的产业格局。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完善城乡电网、交通、通信等设施,实现行政村5G全覆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发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完成一批“千万工程”示范村、提升村和整治村建设,推动绿美乡村从“点上出彩”向“面上开花”延伸。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传承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通过“一带五区”示范创建、平安守护行动等,让农村刑事发案率、信访总量下降,实现平安村镇创建全覆盖,营造和谐稳定的乡村环境。
聚焦“两个强化” 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双柏县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通过强化科技改革驱动与农民素质提升,为“三农”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在科技与改革方面,加快“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加强乡村人才培育,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与森林经营模式创新,盘活农村土地、森林等资源,让产业发展更具后劲。
在农民增收与素养提升上,构建全方位就业服务网络,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查姆宣讲团”等文化品牌,推行移风易俗“红黑榜”,开展文明家庭、先进典型评选,创成一批各级文明村镇,推出多部精品文艺作品,让农民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下一步,双柏县将持续以“四个聚焦”为抓手,补齐短板、放大优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更大步伐,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文/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