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职工风采丨李克红:扎根边疆十七载,以工会担当绘就“娘家人”温暖画卷

滇南群山环抱的绿春县,晨雾还未散尽,绿春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李克红的身影已穿梭在哈尼族村寨的石板路上——李克红与同事们一同握着泛黄的“亲情账本”,扉页记着困难职工朱龙梭家50平方米廉租房的陈设,尾页写着白某5万元医疗救助的到账日期;疫情最吃紧时,这些身影又顶着边境的寒风,将装满口罩、消毒液的“工会暖心包”,挨个送到4500余名防疫人员手中。

“亲情账本”连民心精准帮扶暖边疆

绿春县总工会始终将困难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创新性地推出“五必访”工作法(重病住院必访、意外灾害必访、失业待岗必访、劳模先进必访、特殊时节必访),为全州工会系统帮扶工作提供了宝贵范本。李克红和同事们随身携带的“亲情账本”,详细记录着每一户困难职工家庭的情况,承载着200多个困难家庭的希望。

2019年寒冬,得知困难职工朱某两代人蜷居在50平方米的廉租房,家中无像样家具后,绿春县总工会连夜启动应急救助机制,李克红与同事们分头行动,仅用三天便将3000元救助金、新电视机和棉被送到其家门口。不仅如此,李克红与同事们还为酒精性肝硬化职工白某争取5万元医疗救助,帮助绝境家庭重燃希望;创新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架起沪滇爱心桥梁,让100余个困难家庭收到量身定制的温暖礼包;建立“困难职工动态监测系统”,推动帮扶从“大海捞针”变为“精准滴灌”。

“硬核机制”护权益筑牢边疆稳定基石

职工的合法诉求,是绿春县总工会维权工作的“冲锋号”。为保障边疆职工及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绿春县总工会构建“工会+N”维权机制,主动出击破解维权难题,成为边疆职工权益的坚定守护者。

2023年,57岁下岗职工卢某因特殊工种认定缺失3年工龄,退休审批陷入僵局。面对尘封24年的历史档案难题,绿春县总工会组建专项团队展开“破冰行动”,李克红作为团队一员,与同事们三天内查遍三部门档案库,在多次奔波人社部门、工信局、档案馆专项查档无果后,创新采用“证人举证”机制,携卢某及其在职时期3名同事赴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持证情况证明。虽历经机构改革档案断档的波折,却成功获取关键说明,最终形成完整证据链,帮助卢某在2024年1月24日顺利获得特殊工种退休资格。近三年来,绿春县总工会依托“工会+N”维权机制,李克红和同事们共同妥善处置勐绿高速等重大项目欠薪事件15起,为农民工追回血汗钱30余万元,用“硬核”举措守护职工权益,为边疆稳定筑牢坚实基石。

“温暖屏障”抗疫情守护边疆安宁防线

2020年疫情突袭,绿春县作为边境县,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在边境线竖起防控屏障的关键时刻,绿春县总工会迅速行动,在后方打响“物资保卫战”,为边疆疫情防控筑起一道“温暖屏障”。

疫情暴发之初,绿春县各级工会面临防疫物资近乎“零库存”的困境。绿春县总工会第一时间深入一线摸清物资需求清单,李克红与同事们迅速联系相关部门协调物资,及时将防疫物资送达一线,让前线防疫人员吃下“定心丸”。此后,工会工作人员坚持每日奔走于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各防疫服务点,李克红日均接打电话也超180个,和团队一同筹集资金200余万元,足迹覆盖边境界务员、一线职工、医务人员4500余人次,将“工会暖心包”送到每一位执勤人员手中。“我们多跑一里路,前线就多份安心”,这是李克红与工会工作人员在抗疫期间的共同信念。

十七载风雨兼程,从滇南群山的晨雾到边境寒冬的夜风,李克红的脚步始终与边疆职工的需求同频。他把“亲情账本”记满帮扶故事,用奔波身影破解维权难题,以沙哑嗓音搭建防疫物资通道。在“我为边疆做贡献”的道路上,李克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日复一日的坚守、一言一行的担当,诠释着工会人的初心,让“娘家人”的温暖,始终照亮滇南边陲职工群众的前行之路,也为边疆的长远发展,注入着平凡却坚定的力量。

文旅头条通讯员 莫彦 文

图 绿春县总工会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张楠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