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布依八音《回家》“小题大做” 收获群星奖曲艺终评满堂彩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兰芳 文)重庆南岸区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内,笑声如潮,掌声雷动。10月17日晚,参加第二十届群星奖曲艺类终评的云南节目——布依八音《回家》,以轻松诙谐的演绎和深邃的生态主题,深深打动了评委与观众。

本届群星奖曲艺终评汇集了来自全国的26个优秀节目,涵盖相声、评书、快板等多种形式,既有传统底蕴,又具现代气息,展现出中国曲艺艺术的多元魅力与时代活力。


在这高手云集的舞台上,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报送、曲靖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演出、曲靖市文化馆创排的《回家》,以小题大做的叙事力量、举重若轻的表演脱颖而出。

《回家》讲述了一个关于“归来”的生态故事。在罗平鲁布革的布依族山寨,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口号,而是山绿了、水清了,猴子也回来了。它们跃过断崖,跳上屋檐,偷桃子、闹村落,从“不速之客”渐渐成为“归家的孩子”。

舞台上,演员手持牛骨胡、葫芦琴等布依族传统乐器,以质朴的方言、活泼的叙事,演绎了一出充满幽默与温情的人猴对话。台词贴近现实,表演惟妙惟肖,把一场物种间的冲突,演绎成充满喜感的邻里喜剧。观众笑了,一次又一次,仿佛看见自家院子里也来了这么一群“调皮亲戚”。易先生坐在观众席中,笑得前仰后合。他说《回家》才是曲艺节目该有的样子,虽然主题宏大,但呈现形式却是那么的妙趣横生。

曲艺源自民间,活跃于市井,是实实在在的“大众文艺”,在它跨越时空的弦音曲调里,万象融新,映照时代。《回家》在轻松的笑意之间,让现场观众快乐无碍地听懂遥远的布依族山寨的故事,“看见”猴群的身影,“听见”山水的回响。

这轻松快乐的呈现背后,是创作团队沉甸甸的行走与打磨。《回家》原名《不速之客》,早在2024年7月就已荣获云南省“彩云奖”。它的诞生,始于一条“猴出没”的地方新闻。曲靖市文化馆的主创团队没有坐在办公室里想象山野,而是迅速深入鲁布革采风,从真实生活中汲取灵感,反复打磨、精心修改,最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凝练为富有喜剧色彩与民族风情的小故事,以中国经验化解生物多样性带来的挑战。

鲁布革的“猴子回家”,与几年前那场牵动全球目光的“云南野生亚洲象北上南归”事件,形成了跨越时空的深情呼应。那一路“象”北的旅程,象群闲庭信步,穿森林、过城镇,酣睡在农田,嬉戏于泥塘。沿途人们投喂食粮、疏导交通,没有驱赶,没有惊扰,只有小心翼翼的陪伴与尊重。这场历时数月的远行,最终平安落幕,象群安然回归传统栖息地。

云南,作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其保护实践已成为“美丽中国”的鲜活注脚。布依八音《回家》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没有进行刻板的政策宣导或道德说教,而是将这一宏大背景转化为可感、可知、可笑、可叹的生活喜剧。它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中,自然而然地接纳并认同“和谐共生”的价值观。这“以小见大”的叙事力量让我们从一群猴的趣事、一群象的游记中,窥见云南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与温暖情怀。艺术与自然,正在云南的青山绿水间,共同谱写着一曲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时代乐章。

图 群星奖组委会

编辑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