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古镇太平村:不复制古镇,而是打造白沙片区“文旅新引擎”

10月黄金周过去已有一段时间,但白沙古镇的热度依旧不减,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们在这里或身着民族服装在街头闲逛,或背着相机到处打卡又或者坐在街边的咖啡馆细细品味丽江悠闲时光。

在“白沙·太平”的牌坊下,有游客自拍打卡,有游客远眺玉龙雪山,走过牌坊,里面是一条长约800米的街道,两侧纳西风格的木楞房鳞次栉比,铜艺工坊的叮当声、扎染布的靛蓝色、米酒坊的醇香交织在一起——这里是正在崛起的丽江太平雪山街文商旅项目,一条承载着白沙文旅升级梦想的新街区。


围墙上,带着纳西特色的“丽江”大字成了游客们在太平街的打卡地标之一。

主街的四大广场更是把“沉浸感”拉满,纳酒广场的小锅米线蒸腾着烟火气,老板会笑着给游客加一勺秘制肉酱;纳音广场上,本地大妈带着游客跳打跳,欢快的节奏里混着南腔北调的欢笑;纳织广场旅拍店前,穿着纳西服饰的游客排队等着与雪山同框——二层观景平台上,已有游客举着相机,将雪山、古街、人群同框收入镜头。

“不止于‘逛’,更在于‘融’。”呈沙(丽江)文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苏炳辉指着正在建设的民族文化长廊说,这里将实物展示东巴文、纳西火塘文化,“让游客走在街上,每一步都踩着文化的印记,抬头能看雪山,低头能品民俗。”

沿着主街走完,会发现这里的商业气息并不浓厚,项目并未破坏村落原有肌理,而是在修复古院落的基础上注入新业态。

苏炳辉在一栋纳西特色院落前介绍:“71套院子,每一套都带着纳西族的生活记忆,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些记忆‘活’起来。这里将成为‘纳文小院’,游客可跟着传承人学写东巴象形文字,触摸千年文化的温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村民自己翻新的民居,也各具特色,村民和大妈的老院子租给了项目方改造成民宿,“每月有租金,我还能在民宿里做保洁,收入比以前种地翻了番。”

“这些民居村民们一部分自己住,有些会拿出来出租,以前每间每月能租到300-400,现在随着这条街越来越热闹,租金价格高的已经到每月1300左右。”苏炳辉说。据测算,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带动周边数百人就业,年增收预计超千万元。

在主街的尽头,是一块占地85亩左右的雪山牧场——雪山之境。

在这里,只需要30元的门票就可以享受到一系列围绕雪山、牧场、湖泊进行的创意体验,比如可以与呈雪山形状的雪山之镜和天空合影。

一直向天空吐泡泡的咖啡屋。


雪山脚下的云脊牧场。

还有趴在草地上的瓦猫吉祥物——云糯糯。

哪怕是周一的下午,这里也到处都是游玩打卡的游客。一位来自武汉的李女士表示:“一直都想来白沙看看,这次专门请了年假来到这里,近距离感受雪山,享受慢生活,真的很治愈。”

白沙太平村,这条正在生长的新街区更在重构“雪山-古镇-村落”的文旅生态。

或许正如苏炳辉所说:“太平村的价值,不止于多了一个打卡地,而是让白沙从‘单一点’观光,变成‘片区化’体验——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都在写着丽江文旅的新故事。”

来源 丽江文旅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