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一封跨越两千多公里的感谢信,从南京悄然抵达丽江。六页信纸,字字情深,承载了游客张晨一家对丽江古城的深情谢意。信中讲述了一个多月前,张女士在古城游览时突发剧烈腹痛,又遇暴雨阻路,得到景区工作人员暖心相助的故事。






时间回到8月22日,正值暑期旅游高峰。当天下午,丽江突降暴雨,张女士一家正在木府游览。她原本只是感到轻微肠胃不适,但没过多久,隐隐作痛就演变为剧烈绞痛。“额头直冒冷汗,连站都站不稳,丈夫和孩子们都吓坏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女士在信中写道。
在家人搀扶下走出木府后,张女士的身体状况并未好转,加之雨势较大,一家人只好先去附近的滇西北革命根据地暨边纵七支队纪念馆避雨。馆内值班人员程连发现张女士异样后,快步上前询问并搀扶其坐下,倒来温水、拿来电热器,还在身边轻声安慰:“阿姨,先喝点热水暖暖身子,别担心,很快就会好的。”见张女士丈夫打算冒雨外出买药,程连急忙劝阻,称雨太大商家可能已经关门,并表示已联系馆内负责人。
丽江古城景区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古城民族文化产业分公司副经理苏凤赶到后,蹲下身详细询问病情,随即联系医生朋友远程问诊,判断为肠胃细菌感染后,对方建议服用藿香正气水。苏凤贴心提醒注意事项,还主动联系出租车送张女士一家离开。

(▲左为苏凤)
“从倒水、开电热器到联系车辆,她们始终守在身边,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我。”张女士在信中提到,当自己提出送锦旗感谢时,程连和苏凤都婉拒了,她们说:“这都是应该做的,换作别人也会这样做。”
回到南京后,张女士与家人时常念起丽江的温暖。“孩子们总说,‘程连姐姐和苏阿姨好,以后我们要像她们一样帮别人’。”
10月10日,张女士提笔写下这封长达6页的信。笔尖流淌的,不仅是对两位工作人员的感激,更是对丽江古城处处涌动的善意,一次温柔的记录与回响。她在信中写道:“红色纪念馆本就是传承红色精神的地方,程连和苏凤将‘为民服务’‘乐于助人’的精神落到了实处。她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温度,也让丽江这座城市,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更加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程连)
10月17日,当景区工作人员拆开这封跨越山川的信件时,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无不让人动容。
“在旅游服务一线,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帮助的游客,我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出手相助,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小事’。”收到感谢信后,苏凤平静地说:“丽江古城有近30个文化院落,它们是丽江古城多元文化的展示和宣传窗口,滇西北革命根据地暨边纵七支队纪念馆是其中之一。‘为人民服务’早已融入一线工作人员的思维意识,‘伸手相助是本能,是善意,更是责任’。”
张女士在信的末尾写道:“感谢你们用善意温暖了我们一家人的丽江之行,也感谢纪念馆培养出了这样优秀的员工,让红色精神在新的时代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次来到丽江。”
丽江古城,因风景而动人,因温情而感人,更因人心而留人!


来源 丽江古城景区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