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咖啡师竞赛决赛落地有风咖谷 产区优势与研学成果双凸显

10月21日,云南省第二十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咖啡师竞赛决赛在普洱思茅区美丽星村"有风咖谷"隆重开幕。这项由云南省总工会、人社厅、科技厅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专业赛事,首次选址咖啡庄园集群核心区,吸引了全省咖啡行业精英同台竞技。赛事以"匠心创造 技能兴滇"为主题,依托有风咖谷独特的产区资源与完善的专业配套,开创了"以赛促产、以赛育才"的产业融合新路径。

产区基因与专业配套成就赛事高地

有风咖谷负责人代晓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场地选择基于三重优势的叠加效应。首先是得天独厚的产区优势。有风咖谷地处思茅区南屏镇南岛河咖啡庄园集群核心区,周边环绕着数万亩咖啡园,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县区级咖啡种植基地。数据显示,2024-2025年采季,仅思茅区就产出3.36万吨咖啡带壳豆,农业产值达14.77亿元。这种产区优势让选手能够直接接触本地优质咖啡豆,部分选手还在赛前参与田间实践,亲身体验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

其次是专业的设施配套。为满足赛事需求,有风咖谷严格按照咖啡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标准进行场地改造。比赛区域设置了5个独立烘焙区,配备精准控温烘焙机;冲煮与意式咖啡比赛区配置了多型号专业设备;还特别设置了独立的杯测专区,确保品鉴环节的公平公正。此外,1700平方米的咖啡文化体验中心提供了完善的理论考试室、选手休息室和裁判工作区,41间客房和配套餐饮设施实现了"赛事+食宿+培训"的全链条服务保障。

最后是独特的文旅融合氛围。作为知名影视剧取景地,有风咖谷依托"咖啡+非遗+田园"的多元业态,为选手创造了松弛有度的竞赛环境。选手在备赛间隙可以体验鲜果采摘、佤族织锦、非遗扎染等项目,这种独特的氛围设置有助于选手发挥最佳水平。同时,场地年均接待超百个研学团队和数十万游客的经验,确保了赛事服务团队具备丰富的大型活动组织能力。

师生同台竞技,研学课程成果获检验

本次赛事中,有风咖谷"啡尝可以"培训团队的2名教师和1名学生同台竞技,成为赛场一大亮点。截至10月22日烘焙环节结束,团队选手表现优异,具体排名将于23日全部赛程结束后公布。这种师生同台竞技的模式,充分展现了有风咖谷在咖啡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

代晓燕指出,参赛选手的优异表现得益于有风咖谷独特的研学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具有三大特色:首先是全产业链覆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培训只注重单一环节不同,学员从入学开始就要参与"田间课",学习咖啡鲜果辨认,亲手体验水洗、日晒、蜜处理等加工工艺,甚至参与发酵过程的调控。这种从种子到杯子的完整培训,使学员对咖啡原料特性有了更深理解。

其次是竞赛导向的实战训练。课程设置严格对标省级、国家级竞赛标准,定期邀请赛事裁判参与教学指导,从操作规范、时间把控到风味表达进行系统性训练。这种以赛促教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场应变能力。

最后是深度的产学研融合。有风咖谷与云南农业大学热作学院、普洱学院茶叶咖啡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邀请高校教师讲授咖啡科学理论,同时对接本地龙头企业的技术骨干分享产业化经验。这种"理论+产业+实战"的三维培养模式,使学员不仅掌握操作技能,更深入理解产业原理和市场动态。

据悉,本次赛事设置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胜奖若干。其中第一名选手将获得"云南省咖啡师技术状元"称号及万元奖金,符合条件的选手还可晋升职业技能等级。赛事将于10月24日举行闭幕式并公布最终结果。

有风咖谷通过承办此项省级专业赛事,不仅验证了其作为咖啡产业综合体的专业服务能力,更展现出在咖啡产业教育、竞赛与生产深度融合方面的独特价值。这种"教、学、赛、产"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为云南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也将进一步助力思茅区建设"世界精品咖啡种植基地、全国咖啡精深加工中心"的产业目标。

文旅头条融媒体通讯员 李亚宁 文

苏剑锋 图

责编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