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云南的美好,不只是风景,还有最美的他们。他们用热辣滚烫的言语,展现七彩云南的美;他们用暖心细致的服务,把云南“温度”传递给五湖四海的游人;他们敬业奉献,持续守护“云南旅游”金字招牌,他们就是——云南导游。2025年,文旅头条新闻网继续联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导游协会发现、传递云南文旅正能量,带大家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体验“美好生活在云南”。

以初心护旅程,用责任暖人心。在云南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画卷中,无数导游用专业与热情为游客勾勒美好旅程,范舒月便是其中耀眼的一员。从业以来,她始终以游客为中心,在突发状况前沉着应对,在服务细节中践行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云南导游的责任与担当。

暴雨砺初心:她是危急时刻的“定心石”
对范舒月而言,那次山区带团经历便是一场难忘的“成长课”。当时她带领老年团前往山区景点,途中突降大暴雨,湿滑的山路让游客们陷入恐慌。危急时刻,她没有慌乱,一边用温和的语气安抚游客情绪,缓解大家的紧张;一边快速观察地形,重新规划出安全的下山路线。
“大家跟着我,注意脚下的碎石!”她走在队伍最前方,每一步都踩稳后才提醒游客前进,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便主动上前搀扶。行程中,一名游客不慎扭伤脚,范舒月立刻号召大家互帮互助,有人找来结实的树枝制作简易担架,有人联系景区工作人员说明情况,最终在众人协作下,受伤游客得到了及时救治。
次日行程也是“状况百出”,车上一位老人突然出现上吐下泻,呼吸急促的症状。范舒月果断拨打120后,立刻拿出提前准备的急救用品进行初步处理,并全程陪同就医。及时响应与专业应对,为游客赢得了最佳治疗时间。这场充满挑战的旅程,不仅让她得到了游客的信任,更让“安全第一”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她的服务意识里。
“导游不仅是风景的讲解者,更是游客的守护者。”历经一次次紧急事件的考验,范舒月对这份职业的理解愈发深刻。

细节见真心:她是行程内外的“贴心人”
“拿到团队名单的那一刻,服务就开始了。”这是范舒月常说的一句话。每次接团前,她都会仔细查看名单,标注出游客的年龄,以及是否有晕车、忌口等特殊需求。带老年团时,晕车药和易消化的零食以及细致入微的关心,是她的“暖心法宝”;带亲子团时,特意挑选有休息区的景点,方便家长照顾孩子。
行程中,她更是把“关注细节”刻进了行动里。游览时,会留意游客的状态;吃饭时,主动询问大家的饮食偏好,协调餐厅调整菜品;遇到游客身体不适,第一时间提供帮助。行程结束后,她还会收集游客的反馈,把建议记在笔记本上,下次带团时改进;逢年过节,会为游客发送祝福信息,为游客们送上一份来自远方的关怀,因此不少游客也成为了她的交心朋友。

精进无止境:她是服务路上的“追梦人”
从事导游工作后,范舒月收获颇丰,更迎来诸多积极改变。生活中,她常穿梭于不同环境,告别了单调日常,日子满是新鲜感与惊喜;社交上,五湖四海的游客与同行让她的社交圈不断扩大,在交流中收获多元信息与观点;这份工作更让她扛起保障游客安全与服务的责任,推动她精进专业、注重细节,责任感已成为她的核心品质。
在专业能力上,范舒月从不含糊。她深知,要给游客生动准确的讲解,必须不断丰富知识储备。遇到游客询问古迹特殊结构的历史渊源、力学原理等偏门问题时,若自己无法全面解答,她会默默记下,之后专门抽时间查阅资料、参加专业培训,还常常向资深导游请教,把每个知识点吃透。针对不同游客,她会及时调整讲解方式:面对老年游客时,便放慢语速、增加细节;面对年轻游客,就多分享景点背后的趣事,加入互动环节,让旅程更有乐趣。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范舒月有着一套自己的训练方式。她常和同事一起模拟交通堵塞、景点关闭等突发场景,练习快速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并熟背当地政策法规和救援电话,在遇到紧急事件时能迅速反应。带团前,详细了解游客需求,掌握游客兴趣、年龄等信息,制定个性化行程和讲解内容,了解饮食偏好和身体状况,及时为游客提供贴心服务。
“能让游客带着笑容来,带着满意回,就是我最大的价值。”未来,范舒月说自己会继续以游客为中心,在导游岗位上坚守初心,用更专业的服务、更温暖的态度,让每一位来到云南的游客,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热情与美好。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舒琪 实习生 胡昊晟 文
受访者 供图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