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由国家质监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新一批茶叶相关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新标准中,白茶可长期贮存、白茶的成品茶含水量标准调整为8.5%、白茶品类增加等方面的修订,无疑为白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商机。云南景谷作为白茶的发源地,其民乐镇通过在白茶+文化、白茶+互联网、白茶+休闲庄园……不断释放茶乡发展潜力。
白茶国标修改 多个变化将为云白发展带来商机
和2008年的版本相比,新国标《GB/T 22291-2017 白茶》有三处重大改动:确定白茶可长期贮存、白茶的成品茶含水量标准调整为8.5%、白茶品类在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的基础上,新增寿眉品类。
在民间,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由来已久。但对白茶的贮存条件,业内一直缺乏统一标准。新国标的出台,首次明确在符合GB/T30375标准的前提下,即满足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的条件,白茶可长期保存。
“国标确定白茶经过储存后,能有后期发酵变化,同样适宜饮用”茶语网总裁张阳告诉记者,国标的确立可以规范并推动白茶市场的发展,“以前大家认为白茶只能即买即喝,现在新国标确定白茶可长期存储,这对白茶的销售大有好处。”
资深茶人唐望认为,含水量的提高对云南白茶有利,“云南白茶仅依靠自然萎凋达不到含水量7%的要求,必须要焙火。新国标实施后,通过自然萎凋和日光萎凋等自然方法就可以达到含水量的要求,从这方面来讲,有利于坚持云南白茶的传统制作工艺。”对此,张阳也很认同,因为从制作传统来看,没有焙火这道工艺,能更好地保持云南白茶的品相和香气,芽头长、香气足也正是云南白茶区别于福建白茶的特点。
对于新增加的寿眉品类,唐望表示,这将使制作白茶的原叶利用率变高。粗老茶叶可以用来做白茶,对于制茶企业而言,能提高原料利用率,增加收益。
以白茶为主打品牌 景谷民乐助力产业发展
年产量4500吨、年产值1.6亿元、每周茶叶赶街天,茶叶成交量接近500万元……民乐的景谷大白茶早在1981年便被评为云南省八大名茶之一,美名远扬的白茶,已成为景谷民乐镇拉动经济的重点产业。但由于长期缺乏宣传导致大众认知度不高,以及制作工艺与传统白茶不同,云南白茶在制法上类似普洱,后期转化快、汤色容易泡出,以景谷大白茶为代表的云南白茶并不被市场认可。如今,随着白茶消费的升级,民乐正积极布局,加快白茶产业的振兴与发展。
在唐望看来,口感不好也是制约云南白茶发展的一个原因,“由于缺乏干燥这道工序,云南白茶喝起来水汽和涩味比较重。目前,已经有不少茶企在加工云南白茶时加入干燥工艺,以减少水汽和涩味,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但景谷白茶氨基酸含量高,鲜甜度比福鼎白茶好,因此在市场上有一定接受度。唐望直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景谷白茶会被慢慢重视起来,未来会有较好的发展。”
“景谷民乐镇近年来通过举办品茶节、白茶文化节、斗茶比赛等活动,向外传递一个声音:制作白茶的百年古树来自民乐。”民乐镇党委书记刀金国告诉记者,”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民乐镇内不少茶叶企业除关注自身发展,还扛起了对外宣传推广景谷白茶的大旗,如一棵古树茶、云春茶厂等。
其中一棵古树茶创新地以线上认领模式对外推介景谷独特的白茶资源,据了解,民乐镇境内目前现存的白茶茶祖已上线一棵古树茶平台,并被客户认领,这样的线上认领模式有助于推动当地白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围绕景谷大白茶,民乐正积极打造生态庄园,刀金国直言,希望通过茶旅的结合,对外传播景谷白茶文化。“加大白茶的精深加工,推出优质白茶产品,政府也将围绕大白茶地理标识的注册和景谷白茶产业标准的制定,让景谷白茶走得更远、更好。”
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 余雪彬 文 孙兵 图
责编 和秀菊
一审 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