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庆丰:王炽的资本帝国

昆明的同庆丰总号

春节前,位于昆明市中心的正义路比以往更加繁华熙攘,几乎每间店铺都门庭若市。从正义路西侧穿出,安静的钱王街让人感觉仿佛走入了另一个空间。道路西侧是灰砖白墙的一座座院落,爬上正义坊的顶楼,还能看到这片旧式房屋的飞檐翘角。在这里,可以看到老昆明的影子。钱王街的店铺也以复古风格的居多,有做纸艺的工坊,有武道馆、陶瓷作坊,还有咖啡馆和酒吧。这里的行人不多,来往的多是钱王街的“老熟人”。钱王街,是为了纪念钱王王炽而命名的街道。

这一片向来就是昆明城最繁华的商业街,街区内的主要街巷在清末基本成形。正是那段时间,同庆丰因业务日益增加,原来租用的房屋相较之下地址狭窄不够使用,王炽购买了三牌坊邱家巷的住房和空地,在空地上新盖了一所院落,把同庆丰搬迁到这里,王炽的家眷也搬迁到右侧的旧屋居住。邱家巷,就在现在的钱王街片区,因王炽的同庆丰票号和兴文当设在此处而闻名。

搬迁到邱家巷之前,同庆丰票号的位置大约在今天的正义坊商圈,据周家骅老先生介绍,“应该在今天的庆云街位置,那时候庆云街主营金融业务,除了有同庆丰票号,还有著名的‘胡金子’铺。票号设在这里更像一个机关办事处,不需要门面。”周家骅老先生说:“过去,庆云街两侧多以昆明传统的一颗印土坯房建筑为主,房屋多用于居住。是那个时候的富人区。”庆云街在正义路东侧,现在是一条四车道的小路,道路两侧多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单元房,还有两个大停车场。

从弥勒土特产到票号

王炽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弥勒土特产。1852年,王炽母亲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为王炽凑出20两银子作为本金。王炽从家乡收购土布到竹园、盘溪售卖,再在当地购买红糖带回销售。因王炽善于经营,不久便积攒下了一些本钱。“他寻思,云南交通不便,长期贩卖利润更高,于是召集人手,组建了一个自己的马帮。马帮规模不大,但由于王炽胆大机敏,为人侠义守信,几年之间已经在滇南一带小有名气。”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魏文享教授在《“钱王”王炽》一文中写到。

1863年,王炽来到重庆。“他看到重庆商业非常繁盛,水陆交通便利,适合做生意。”王炽开始带领马队在云南、四川之间贩卖货物。随着生意的壮大,王炽开始思索如何开拓商路。他发现,四川、云南省内以及跨省贸易正日渐频繁,票号大有可为。当时,国内最有名的票号派别当数山西帮。“设在云南的票号,最早有山西帮的百川帮、宝丰隆,总号设在山西平遥。”与山西票号相比,云南本地票号势力可以称作“弱小”。1865年,随着王炽资本的不断积累,他在重庆购置了房屋,并成功兴办“天顺祥”票号。

1868年,王炽决心到昆明设号,开始积极物色可用的人才,恰好有同乡俞献廷在重庆,俞献廷精明干练、平正可靠,王炽请俞献廷到昆明筹备设号事宜。其实,天顺祥过去曾经在昆明设过分号,但因受到山西帮打击,不得不停办,王炽在停办昆明分号回重庆时发过誓,今后永远不到昆明设号。这次回归昆明,王炽便不用“天顺祥”三个字,改用“同庆丰”,其实二者是同一家票号。

光绪庚辰年(1880年),远在重庆的王炽听说母亲去世的消息,内心悲恸,准备回弥勒老家奔丧。重庆天顺祥此时还是王炽票号的总号,王炽请李耀廷回重庆代理商号事务。在十八寨办完母亲丧事,王炽返回昆明,在华国寺巷租赁了一个院落居住,每天都和俞献廷商量生意上的事情。“王炽原本只打算短暂停留,等云南的票号发展起来便返回重庆,没想到俞献廷一病不起,昆明同庆丰没有人主理事务,王炽不得不亲自留在昆明主持同庆丰的生意,把李耀廷调到重庆做渝号管事。”昆明同庆丰被升为总号,总理各埠事务,重庆天顺祥成为分号。

“吸储”有绝招

经营票号,王炽并没有经验,如何从过去从事的贸易转型到金融,王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亲自在重庆考察山西票号的规章制度、经营模式,改组天顺祥,承揽银两及资金的转运承兑业务。“天顺祥的业务通俗来讲,就是人们可以在甲地存钱进去,在乙地取。”

“王炽明白,票号最重要的是信用好,让人们放心存款进来。”周家骅说道:“天顺祥经营灵活、讲信誉、存取方便,有时候宁愿亏本也不失信,人们愿意存款进来。”票号的经营还算顺利,但和实力雄厚的山西票号相比仍然悬殊较大。

一个扩大天顺祥名气和实力的机会悄然到来,而王炽好像天生就有着冒险家的天分和想象力,他的这次“营销”做得十分成功。在魏文享的文章《“钱王”王炽》中记录了这个故事。那是光绪初年,任云南巡抚的唐炯奉命督办川盐,急需银十万两。由于布政司无银可拨,唐炯只能向商界筹借。“他找重庆商界谈这个借款的事,没有人响应。”王炽却痛快地表示愿意借款,他有自己的思量,“他认为,这次借银,一方面可以解盐茶道之急,借此机会结识唐炯,另一方面若天顺祥可以在十天内凑足十万两白银,则可向人们展示天顺祥的实力,让人们放心到天顺祥存兑银两。”

应下此事后,王炽立即清点存款,又以办货的名义,秘密向各个分号筹借,八天内就凑够了十万两银子。银两凑够以后,王炽并没有直接把钱送过去,“(他)特意安排挑夫百余人,打出天顺祥的名号,浩浩荡荡,敲锣打鼓,绕城数圈到达官府,一时间轰动全城。这一绝世无双的广告策划使‘天顺祥’名闻遐迩,几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这次事件后,王炽一跃跻身川滇一流富商的行列。

王炽这次为官府解了燃眉之急,“官府、公家愿意存钱到他的票号。”周家骅说道。在唐炯的支持下,王炽开始代办盐运汇兑这一大宗买卖,业务有了根本改观。设立同庆丰为总号后,在云南省州县较大的商品集散地,如大理、保山、思茅、蒙自、个旧、昭通、曲靖设立分庄或办事处,人们可在沿途票号凭票取款。

王炽和李耀廷又亲自到外地,如上海、汉口等地,深入调查当地的商业情况,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经营规划,“他们因地制宜,把生意做得很活,加快了业务发展的步伐。”北京、上海、南京、常州、汉口、广州、重庆、叙府、成都、贵阳……都设立了分号。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鹤峰老先生在文章《王兴斋的南帮票号同庆丰》中这样写到:“当时全国共有18个省,该号已占15省,仅四川一省就有分号四处,几遍全国。” 在国外,“河内、密支那、曼德勒都有分号。”周家骅补充道。

同庆丰的经商之道

在魏文享教授的理解中,“近代经商,最难处理的便是官商关系。经营要想大成,多离不开官府的支持。这里说的是政府与商界的业务与制度联系。山西票号的兴隆,当然与民间贸易紧密相关,但其主营业务中,各级官府官票汇兑也占了很大份额;徽州盐商富甲天下,则与明清以来的纲盐制度密切相关。”而王炽对这个时代的商道有独到而深刻的认识。“在票号的经营过程中,他重德重义,以信为先;在个人生活上,王炽富而不奢,勤俭持家。这使他赢得了民众及商界的尊敬。”

王炽做了许多善事,这也无形中提高了王炽在民众中的声望,并逐渐获得人们的信任。周家骅提到,中法战争期间,粮饷不够,王炽先后垫借60万两饷银,“王炽以私财解除国家之困,但他很聪明,他不是直接把60万两白银白花花地拿出来支援,他通过同庆丰印发临时银票,拿着银票就可以向昆明、蒙自两地同庆丰号兑取现银,同庆丰在这个过程中见票就兑,在民众中的信用度大大提升。”

1903年,王炽病逝,同庆丰也在这年达到经营的顶峰。此后,同庆丰业务由后人继续经营。“创业难,守业亦不易也。”陈鹤峰老先生慨叹,后人没有王炽的才干,更没有王炽的魄力,思想保守,且不善于用人,性子多疑,导致票号营业艰难,各地业务陆续收缩。但王炽后人对地方公益事业十分热心,创设了耀龙电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