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三弦

白族三弦俗称“弦子”,又因大多数白族三弦的琴头为雕凿精致的龙头而又称作龙头三弦,是白族人民最喜爱的民间弹弦乐器,流行于白族、彝族聚居的地区,尤以凤羽、茈碧、牛街、乔后等地较为普遍。

白族三弦的形制与汉族三弦大致相同,只是琴体短小些,也是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琴码等部分构成。共鸣箱大多为六角形,也有为圆形的。白族三弦一般都是民间制作,因此无固定的大小规格,制作材料也不尽相同。白族三弦的三根弦由内向外分别称作老弦、中弦和子弦,定弦采用四五度定弦法,即老弦与中弦为纯四度,中弦与子弦为纯五度。演奏方法为右手弹弦,左手按弦,用牛角或硬质木做成锥行套子套在右手食指尖上弹奏。弹弦基本技法有“弹”、“拨”、“滚”等,按弦只用食指和中指,无名指辅之。弹奏时左手抚弦同指换音的滑奏便成为左手技法的显著特征,音乐进行中各种滑音效果形成了白族三弦音乐活泼风趣的风格特征。

以流行地域和应用场合的不同,白族三弦可分为“调子三弦”和“大本曲三弦”两类。茈碧、牛街、乔后、凤羽等乡镇以及右所镇的腊坪、起胜村,男女老少都爱唱爱听白族调,这些地区的白族三弦可归为调子三弦类。调子三弦大多用于唱白族调时作伴奏,也自娱性地弹奏一些民歌小调。邓川、江尾地区的白族三弦则又多用于白族大本曲的伴奏。白族三弦纯器乐化的调门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