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泥塑
大理民间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
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大理各族人民
创造的一项
色彩斑斓、弥足珍贵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千百年来大理民间一门
古老的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
(李美溶 摄)
早在唐代南诏国时期
融入了中原文化特征
又兼具白族文化自身风格的大理泥塑
就十分盛行
并与大理木雕、石雕
共同成为传统雕塑手工艺
(图片来源:大理非遗中心)
发展至今,大理泥塑艺术不断完善和成熟,具有较高造诣的泥塑艺人层出不穷,泥塑作品遍布云南各地乃至四川、贵州、西藏。大到寺庙的各类塑像,小到民居的门楼、照壁,都能看到大理泥塑的踪影,多不胜数。
大理泥塑制作流程
大理泥塑主要有取土、筛土、和泥、创制等工艺流程。
在泥土的选取上,主要取洱海东面山上特有的红、白、黑三色土,筛土时,筛去泥土中的石粒和杂质,用棉花和纸巾配以水,按一定比例合成粘度及软硬合适的稀泥,最后再进行成品创作。
(图片来源:大理非遗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作大型宗教人物塑像时,泥塑过程尤为讲究,用树干支架(类似脚手架),然后扎草造型,不断糊泥,凭经验、手艺,利用雕刀等数十种工具,精心打磨,塑造出人物形象,再辅以彩绘,成型后的泥塑作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大理泥塑的种类
第一类:
是砖瓦窑烧制的泥塑作品,广泛用作白族民居建筑饰件,如勾头瓦、飞檐瓦、屋檐马鞍、屋顶瓦猫、房头屋角的金马、碧鸡、狮子、麒麟等吉祥兽;
(李美溶 摄)
第二类:
是大型宗教人物塑像,主要用于佛寺、道观及本主庙,包括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大黑天神等神话人物及白族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将相、忠臣义士、名宦乡贤;
(图片来源:大理人民广播电视台)
第三类:
是民居和宗教建筑的装饰,如照壁、大门和山墙上的花空泥塑,一般有龙凤、花鸟、人物故事等内容,往往与房子用途和主人的审美价值取向有关;
(李美溶 摄)
第四类:
是小型工艺品及玩具,如烟锅吹哨、二龙戏珠、十二生肖等。
(李美溶 摄)
大理泥塑艺源远流长
饱含了白族社会人文思想与风俗习惯
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它是白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是白族传统工艺美术、传统审美心理
传统宗教和哲学思想的综合反映
(图片来源:“大理日报”微信公众号)
一代代泥塑匠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民族文化的不断熏陶和哺育
以及不断地实践和创作
造就了大理泥塑的独特文化价值
2013年10月
泥塑被列入第三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来源:大理非遗中心)
近年来,在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宗教等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大理泥塑得到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如今在大理,凡走进某个村落,或在本主庙,或在白族民居建筑上,都能看到丰富多彩的泥塑作品。泥塑已成为大理文化重要的载体和文化标识之一。
来源 “大理州人民政府网”微信公众号责编 杨 奥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