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中国云南彝族》——第十四集

朋友们,从本集开始,我们将分四集系列介绍元明清时期的彝族。先来了解一下土司制度与彝族土官。

土司制度是元、明代以来中央封建王朝对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分封各民族首领的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各族人民的一种政治制度。土司制度源于汉晋时期,形成于元代,完善于明代,衰退于清代。

元王朝统一中国后迅速建立了云南行省,同时以宣慰使、宣抚使、安扶使、招讨使、千户、百户等官职封赠各民族首领,并在各族聚居的府、州、县设立土官,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土司制度。

元朝先后在滇东北设立了乌撒、乌蒙宣慰司,在四川凉山地区设置罗罗斯宣慰使和马湖路,以加强对彝族地区的统治。

明代承袭元代土司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针对云南彝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历史现状,明王朝在彝族地区分别建立了专设流官、土流兼设、专任土官3种类型的土司制度。

在滇池、洱海为中心的昆明、大理地区,以及澄江、临安等地多设流官统治;在楚雄府及所辖州、县大都兼设土官和流官,流官掌印,握有实权;在领主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寻甸府、武定府、蒙化府、曲靖府及所属州、县等地区专设土官。明代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设置,是当时彝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重要反映。

明末清初,云南各地彝区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改土归流。公元1420年,曲靖府亦佐县首先“改土归流”。其后,临安府、曲靖府、寻甸府、澄江府、武定府及其所属州、县等,相继进行“改土归流”。

公元1728年(清雍正5年),滇东北乌蒙地区改土归流完毕,乌蒙从四川划归云南管辖。公元1732年(清雍正9年),乌蒙土城、永善米贴、大关苦寨、彝良奎香、镇雄芒部等地的彝族,不服流官的暴力统治,奋起抗暴。彝族、苗族人口急剧减少,大批移民迁至乌蒙,乌蒙改称昭通。

至此,云南全境除边远山区还保留有少数土司外,靠近坝区的彝族土司已完全改任流官统治。尽管如此,这场明清时期推行的“改土归流”并不彻底,直到清末民国年间,边远山区的彝族地区仍残存着一些土目。

再来了解一下巍山左氏土官政权。明清两代,巍山实行土司制度,彝族左氏任土司,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先后承袭18世。时间长达514年,明代称蒙化府,是云南“三大土府”之一。统治区域包括今巍山县全境和南涧、漾濞、弥渡三县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1382年明王朝遣兵平定云南,南诏乌蛮后裔、彝族首领左禾率众归附,明王朝封左禾为“蒙化州土知州”,后又升“蒙化州”为“蒙化府”,准许左禾的子孙后代世袭“蒙化土知府”。

在长达5个多世纪的统治过程中,左氏土官采取“文治武功”的统治策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权机构。左氏土官是最高行政长官,左衙是土知府最高权力机关,内设有衙门公堂、刑法监狱、地方武装、庄田赋税、财粮租谷、基层地方组织等管理机构。

明朝时期,左氏土司曾三次被明王朝征调参加有关巩固祖国统一的战争。一次是在明洪武年间,左禾被征调参与明军将领傅友德、沐英的征伐活动;一次是在明永乐宣德时,左伽被征调参与明军将领蒋贵、王骥的“三征麓川”(今德宏地区)的军事活动,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一次是在明嘉靖年间,左文臣被征调参加元江之役,并因此染瘴而亡。

三次大的征调,明代左氏土官都受到明王朝的嘉奖和封令。左氏土官为保卫祖国的边疆,缔结多民族的国家,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清代中央王朝推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政策,公元1889年,左氏世袭土知府被废除。

下面介绍的是,建水纳楼土司府。建水的纳楼部落,是红河地区最大的彝族部落,唐代纳楼部属蒙氏管辖,名为茶甸,元代置千户。公元1382年(明洪武15年),明朝廷授封普少为纳楼茶甸长官司土副长官,司治建水县官厅,辖地号称“三江八里又三猛”,地跨红河南北两岸,人口众多,纳楼土司成为临安府内最大的一家土司,与贵州水西土司,武定凤氏土司一起合称中国三大彝族土司之一。

公元1883年(清光绪九年),因土司内部纷争不止,临安知府为缓和矛盾,报经云贵总督批准,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将纳楼司地分给土司四个儿子承袭,称4土舍。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第四子普卫寅在今建水县回新村重建纳楼司署,占地2895平方米。

纳楼司署至今保存较为完整,建筑以大门、前厅、正厅、后院为中轴线,由南往北一字排列,厢房、书房、耳房左右对称,形成三进四合院落,大小房舍共70多间。富有特点的门庭居高临下,庄严坚实,“土掌房”式的石壁正中伸出一座檐角飞翘、雕梁画栋的坊式大门,檐下的门神、云龙纹和彩凤图案雕镂逼真。正中悬挂“纳楼司署”匾额。门前照壁高大,四周有砖砌、土砌护墙两道,四角立有石砌碉堡。

纳楼司署的前院为公务房,是纳楼土司接待府州官员和议事的场所。正厅为公署大堂,是土司审理事务、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这里宽敞明亮,土司宝座雕刻精致,三条活灵活现的飞龙盘旋于云山雾海,两只雄鹰展翅欲飞。后院是土司家人生活起居之地,书斋、客厅布局错落,门窗格扇精巧玲珑。整体建筑既有彝族建筑的特点,又有汉族建筑风格。

朋友们,元明清时期的彝族,我们介绍完了土司制度和彝族土官方面的内容。在下一集中,我们继续介绍元明清时期的彝族。欢迎继续关注,我们下期见!

文/图 来源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云南彝族》

音频 文旅头条新闻网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