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隘七醋制作技艺,2013年10月列入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那马河横穿文山州富宁县境北部,两岸低山密布,河道下切,水深碧绿,水清而温。剥隘七醋就以此水为主料。
剥隘七醋始创于明朝天启年间,精选当地优质糯米,引入矿物质含量丰富的那马河源泉,利用剥隘古镇富氧、低海拔、常年高温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采用壮族古法酿造技艺手工精制而成,素有“壮乡一绝”的美誉。
剥隘七醋因整个酿造过程中有七个“七”的要求而得名:每月农历初七到那马河取水酿造;酿醋的糯米要浸泡七天;搅拌原料时,每次要左搅七下、右搅七下;糖化时必须要经过三个七天;每年投产都在农历三月初七开始;每年结束都在农历七月初七结束;生产周期为七七四十九天。
剥隘七醋分为食用型和保健型。食用型的有食用七醋(又分无糖和有糖成分),产品色泽棕红,酸味柔和不涩,香气醇厚,味鲜回甜,质地澄清而无沉淀物。食用醋用来腌水果、蔬菜,味道酸甜,口感清爽。保健型有养身醋、金银花醋、芦荟醋等,有平衡血压、防治感冒、调理肠胃、醒酒的辅助治疗作用。
剥隘七醋制作工艺是珍贵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采用独特的液态发酵酿造,工序复杂、操作细致、要求严格。产品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从发酵、糖化、酒化、醋化到成品要经历半年以上的酿制时间。产品绵甜爽口、圆润细腻、回味悠长。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缪欢 整理
来源 文山州非遗中心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