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产改大幕拉开以来,建水县坚持“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深化试点,破解难题,凝聚合力,有力有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
走进云南源鑫炭素有限公司,2021年被中铝集团评为年度优秀班组多功能天车班正一丝不苟地开展着天车作业。作为红河州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企业的云南源鑫炭素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产改特色做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和激励考核。今年以来,该公司制定下发了“三比一降”班组专项劳动竞赛方案,其中1至4月份,累计有700余人次参加了各项竞赛,20余个班组受到表彰,200余人次在专项激励活动中表现突出,公司给予了激励和奖励,较好地促进了生产经营。“真金白银”的激励措施在调动产业工人学技术、比技能积极性的同时,也为企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贡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云南浪鬼建水陶文化有限公司作为建水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企业之一,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工作。自2019年创建云岭工匠肖春魁创新工作室以来以来,公司开展了陶瓷材料、造型、艺术研发中心、窑炉改造升级及陶土配方研究生产、建水紫陶银彩配方研发等项目,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骨干技术人才。与此同时,该公司还积极鼓励扶持员工进行创新工作,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的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激发员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热情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多位员工作品屡次荣获工艺美术类奖项,极大地推动了建水紫陶产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
劳动竞赛、鼓励创新,都是建水县推进产改走深走实的有力举措。目前,建水县共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州级试点企业3家,县级试点企业5家,形成了上下协同、多点联动、各具特色的产改先锋矩阵。试点单位的先行探索,有效发挥了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同时,建水县也把关注产业工人的幸福指数作为产改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建水县各部门、各试点单位通过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注重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加大产业工人关爱力度,加强产业工人法治教育等方式,切实为广大产业工人提供了关心和支持。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举措有序施行的背后,是一份份政策文件的兜底保障、一次次部署指导的谋篇布局。建水县结合发展实际,制定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和主要措施。近年来,建水县各行业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16人,累计在农业、紫陶、医疗等领域建立专家工作站37个,有“云岭首席技师”9人,“云岭技能大师”6人,“云岭技能工匠”11人,“云南省技术能手”1人,云南省农村拔尖乡土人才6人;推进197家企业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616家企业单位实行厂务公开制度、183户公司制企业设立职工董事监事……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数据见证了产改的成效。
下一步,建水县将立足特色和产业发展优势,聚力“三张牌”打造,扩大试点效应,以点带面,持续推进改革走深走实,努力为推动全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贡献“建水经验”。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普瑞玉 通讯员 李梦宇
建水县融媒体中心 建水县总工会 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亚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