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李航 文)传拓,约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将铸刻在器物上的文字或图案拓印下来的非遗技艺。
张衡,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提出“万物可拓,人人可拓”“快乐传拓,非遗健身”的传承理念。2021年4月13日,他的“茶饼防伪传拓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权。他认为:非遗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不断创新运用、实现商业转换,走出一条品牌化发展之路,才能让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中国非遗 人民共享
“传拓有什么用?能不能赚钱?”这是张衡被人们问及最多的问题,在他看来这个问题很尖锐,但也很现实,他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这个问题。他想到:只有找到传拓技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并和人们的生活相结合,这项技艺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他提出了“万物可拓,人人可拓”“快乐传拓,非遗健身”的理念,将非遗传承和人们的日常喜好、艺术创作联系起来,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活态”传承非遗,让小众的非遗技艺走进人们的生活,变身为人人乐于参与的“非遗健身”运动。
“盐巴、球鞋、石头、粽子……一切有艺术感或是有独特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拿来拓,以拓片的形式保存。我们和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一起开展的‘古籍、文物保护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培训班’到今年已经开展了两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来学习。我们的传拓非遗技艺走进了中、小学校园,党史知识、24节气、梅兰竹菊、12生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名言古训、自然科学知识、红色文化等不同题材的拓版,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此外,我们和云南省图书馆联建的‘古籍修复保护传拓研习馆’开展拓印入党誓词、党史知识等体验活动,吸引了许多单位来开展党建活动。非遗技艺得到‘活态’传承,我们初步解决了‘传拓有什么用?’的问题。” 张衡介绍说。
非遗文化传承与时代价值融合
在初步解决了传拓技艺“活态”传承的问题后,张衡开始思考传拓的品牌化、产业化问题。
张衡深知,要实现产业化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自2018年4月在接受《创意昆明》杂志采访时首次发布“万物可拓”“快乐传拓”理念后,逐渐被人们认可;并于2018年11月9日提交了商标注册申请,至2019年8月28日止,已取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商标注册证“万物可拓”图案及文字各2类、“玩拓乐拓”1类,共5类注册商标。
他还想到云南有“世界茶源”的美誉,品普洱茶是大家喜爱的生活方式之一,如何让茶“颜”永驻?他想到了“万物可拓”的传拓。于是,在保证茶饼不受污染、可以放心饮用的前提下,他选纸、选墨,在2017年6月18日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云之传承滇池民族文化艺术节上创制了“普洱茶第一拓”。
“茶拓渐多,我发现每一饼茶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茶纹,类似指纹,是茶饼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我想近年来,消费者对高端普洱茶难辨真假,防伪二维码或RFID芯片等只能印刷在包装上,很容易被掉包。如果在出厂前对茶饼进行无损拓印,不但能起到茶饼溯源和防伪的效果,还能增加普洱茶的文化性、艺术性、收藏性和趣味性。”张衡说,“2021年4月13日,‘茶饼防伪传拓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权。近年来,我们和一些茶企合作,茶拓可以为普洱茶赋能,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传拓的产业化问题也有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022年1月28日,面向南亚东南亚(昆明)区域商标品牌服务与促进中心正式落成。面向南亚东南亚(昆明)区域商标品牌服务与促进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立足昆明辐射全省、全国,对非遗项目进行宣传推广,并提供专业经验服务非遗文创项目,成为非遗文创汇聚、孵化的一个综合服务平台。
张衡表示,面向南亚东南亚(昆明)区域商标品牌服务与促进中心成立正当其时,中心要对非遗项目进行宣传推广,并对非遗文创进行汇聚、孵化,将对非遗的保护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非遗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不断创新运用,实现商业转换,走出一条品牌化发展之路,才能让非遗技艺实现“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永续传承。非遗产业化需要一个聚集着“政”“企”“产”“销”“宣”“智”“服”“网”等优势资源的平台,面向南亚东南亚(昆明)区域商标品牌服务与促进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好的平台,希望中心尽快发挥作用,助力云南非遗的保护和发展。
孙兵、邓斌 、受访者 图责编 刘榕杉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