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澜沧县博物馆
推出国家级精品文物线上展
展出澜沧县博物馆
馆藏国家二级、三级精品文物
让广大群众感知历史
了解澜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目前,澜沧县博物馆
共有馆藏国家二级文物2件
国家三级文物12件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
感受“博物馆的力量”吧
清代银帽
国家二级文物,周长56.5㎝,直径18㎝,通高15.5㎝,质量0.59㎏。底部晕纹中间刻有8条对称的龙,银帽中部平均分成16等分,每等分拓有5朵梅花,每朵梅花中间镶有一颗玛瑙,顶部为须弥座宝顶,给人以威严肃穆之感。
(清代银帽)
清代都督之篆铜印
国家二级文物,长7.8㎝,宽7.8㎝,厚1.5㎝,扭高9.6㎝,质量1.1㎏。印鉴面刻有“都督之篆”阳刻,背面右侧刻有“壬戌年造”,左侧刻有回文,系大理农民起义领袖杜文秀赋税用章。
战国时期石范
国家三级文物,长13.8㎝,宽11㎝,厚6.6㎝,质量1.4㎏。为澜沧县拉巴乡完小建球场时发现采集,均凿刻青铜凿模,范模呈束腰型,斧刃模呈扇形,斧模器表光滑,在斧模銎口处刻有浇注口,受高温浇注的痕迹较为明显。
明代鎏金佛像
国家三级文物,长3.5㎝,宽1.3㎝,高11.5㎝,质量0.175㎏。脸型呈方圆,五官位置匀称,眼睑略俯视,表情静穆柔和,略含笑意,小腹部紧收,整体动态呈S型,矗立于须弥座之上,极富人体之美。
战国西盟型铜鼓
国家三级文物,直径53.7㎝,高40㎝,周长166㎝,壁厚0.2㎝,质量12.2㎏。呈直筒形,鼓身较小,面大于胸,腰、足无明显区分。鼓面有四个蛙纹,作立体浮雕状,呈逆时针方向摆放,花纹大都用单弦分晕,晕圈构成大小宽窄的变化,其间刻有花、鱼、鸟、兽等图案,中间为太阳纹,鼓身遍饰花纹,有扁耳两对,耳格呈叉形,自然形成三角形孔耳,鼓身两侧各有一道篾纹,压于各弦纹下面,耳鼓饰弦纹,鼓面有破损。
明代土陶烤酒罐
国家三级文物,口径16㎝,高38.3㎝,厚0.6㎝,质量2.4㎏。该器物外表呈灰褐色,外部用菱形状竹篾保护,敞口、平沿、圆腹、圆底,罐身通体刻有粗糙槽纹,是民间酿酒时用于盛酒的器皿。
元代三系陶罐
国家三级文物,口径16㎝,最大腹径23.7㎝,底径15.4㎝,高29.2-29.7㎝,沿厚0.9㎝,壁厚0.6㎝,系长4.6㎝,宽1.1㎝,厚0.2㎝,质量2.31㎏。该器物外表呈青色,敞口、平沿、方唇、广肩、圆腹,陶罐肩部有3个穿孔,用以系挂绳索,这三个穿孔,可使罐身在悬挂时保持平稳。陶罐上装饰有弦纹、水波纹、锯齿纹。
战国钺型铜斧
国家三级文物,长10.6㎝,宽9.2㎝,高1.6㎝,质量0.19㎏。呈长方銎直体弧刃式,质地为铜,通体呈灰黑色。斧体较长,两侧刃部呈弧形,椭圆銎为长方形直銎,近似现代的斧。銎上有孔,可插入木楔固定木柄,使用时用两手把握,为生产生活用具。
战国半钺型铜斧
国家三级文物,长12.5㎝,宽8.2㎝,厚0.5㎝,质量0.3㎏。呈长条直体弧刃式,质地为铜,通体呈黄褐色。斧体较长,身宽,弧刃,两侧刃部呈微弧形,近似现代的斧,为生产生活用具。
该展览为长期线上展
广大观众可关注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
或者前往澜沧县博物馆
进一步了解这些精品文物哦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朱正 通讯员 罗娜 文
澜沧县博物馆供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