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走进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文盛街

唐宋时期,茶马互市在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中南来北往,最终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古道穿文盛街而过,承接着寒来暑往的马帮……

这里,是位于大理州东南部的弥渡县密祉镇的文盛街村,是古丝绸之路上“开南古驿道”中的一个重要驿站。2017年,被公布为省级汉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且说文盛街

文盛街又名“马食铺”,在茶马互市兴盛时期,文盛街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主街全长不足一千米,两旁是林立的店铺,窄门进去,后面可能是一个可供数十人乃至数百人留宿的偌大院落。过往商贾、马帮都要到此地投宿,是当时红极一时的物资集散地和中转站。

聂家马店、杨家桂花店、赵家银匠铺……这些店铺在当年的文盛街赫赫有名,它们为古驿道上的马帮和过往的商旅住宿、补给及货物运转提供便利,也为长年累月行走在“走夷方”的赶马人提供了落脚之处。

马帮时代悄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公路和汽车,但这条古驿道还在,马蹄印还在,依然静静见证着那段鲜活的历史。

保护传承下的文盛街

近年来,文盛街村汉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传承工作卓有成效。文化管理部门积极开展调查、记录等抢救性保护工作,建立完善了保护区内21名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档案资料,积极鼓励和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传承培训活动。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保护区内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传习所、展示馆建设得到较大改善。先后建设完成了“正月十五花灯文化展演广场”,改建了花灯文化传习馆、展览馆,建成了文盛街古道(驿站)展览馆、尹宜公故居展示馆、古戏台、小河淌水意境区等,有力地推动了文盛街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同时,以“非遗+旅游”的方式,弥渡县积极开展密祉豆腐宴美食大赛、土陶制作体验、乡村春晚以及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让非遗保护传承有活动、有载体、有内容、见成效。

走进文盛街

茶马古驿道自北向南穿文盛街村而过,历史文化、花灯文化、民歌文化、饮食文化积淀深厚,景区景点分布集中,村内有珍珠泉、凤凰桥、文明阁、魁星阁、土主庙、文昌宫等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几家当年大的马店还保留着最原始的格局,是游客到密祉旅游的必游景点。

古驿道上的引马石,是文盛街的另一个特色。引马石从文盛街村北奎阁一直铺到村南的凤凰桥,全长四百多米,全部用长一米、宽三十厘米左右的石条首尾相连铺筑而成,两边砌以不规则的散石。竖立着的引马石,回响着千年马帮的驼铃声,仿佛带领我们看见休整好的马帮精神抖擞地走过青石板的场景,赶马人在驼铃声的伴奏下,扬起嗓子唱响了《赶马调》……

溪水从尹宜公故居门前流过,我们走进了那个“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诞生的地方。“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1947年春,尹宜公收集整理、改编填词的《小河淌水》享誉全球。歌声悠悠,情声绵绵,这首诞生于弥渡大地上的民歌精粹《小河淌水》把弥渡带出了彩云之南,走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

走到珍珠泉,水质清纯的泉水咕咕往上冒。洁净清甘、爽口,常用来制作豆腐、黄豆粉、甜米酒、酱菜,无论外观色泽还是品质都非常好。溢出来的泉水汇入亚溪河,又缓缓流向远方……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林燕 文

参考资料来源于弥渡县文化馆、《文化大理》弥渡篇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微弥渡 弥渡县文化馆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