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边境“国门文化”建设培训落下帷幕 普洱“国门文化”建设按下加速键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航 朱正 文)国门文化建设作为主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重要指示的抓手,在搭建文化交流新平台中,发挥着文化稳边、固边、兴边和文化睦邻、安邻、富邻作用,能不断提升边境地区群众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国家自信。

近年来,云南积极推进“国门文化”建设项目,以项目实施为有力抓手,搭建文化交流新平台,树立国家新形象。当前,我省边境“国门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为完成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既定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加快推进中缅、中越、中老边境地区“国门文化”建设工作,确保年度边境“国门文化”建设任务圆满完成。11月25日至27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普洱市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2022年云南省边境“国门文化”建设培训班暨文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任务部署会在普洱举办,为下一步推进“国门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培训理论联系实际 取得预期效果

本次培训有来自云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武警云南省总队、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以及边境管理支队、边境检查站共计150余人参加,旨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强边固防政策,全面总结边境“国门文化”建设和文化建设军地融合发展“双促进、共发展”取得的经验成效,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持续奋斗,推动边境“国门文化”建设再发力、再深化、再攀高。

为此,培训邀请了省委政策研究室一级调研员郭培阳、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原教授董泽林,为学员们专题解读如何创建中国特色现代化国门文化、解析中老文化交流。同时通过视频连线和观看视频汇报片、交流片等视频教学方式,线上观摩了镇康县“文化睦邻示范区”创建成果、河口县边防检查站文化建设情况、武警西双版纳支队机关和武警贡山县中队文化建设成果,使学员们了解镇康县文化和旅游局国门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警地融合发展情况和武警云南总队军地融合发展情况。

本次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门组织学员到普洱茶马古城、倚象山营地暨半山酒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普洱市美术馆、普洱文化中心进行现场实地研学,探究夜间文化交流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学建设项目的开展、“国门集市”的布置与实施等问题。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整个培训以专题讲座(辅导)、政策解读、现场观摩交流等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具有启发性,通过学习培训,能有效增强边境地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基层文化骨干的实操能力。回去之后,要将所学所思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方式、多部门联动联建,积极推进“国门文化”建设,不断促进边境地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文化建设军地融合发展、边境睦邻友好协调发展。

新形势新要求 “国门文化”建设要找准路径

当前,我省边境“国门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为完成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既定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工作做的好不好,既要看成绩也要看短板,既要看当前也要看长远。目前,我省边境“国门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重视不够,推进受阻、缓慢;协调、统筹力度不够,文旅部门一家“单兵作战”;文化阵地建设缺场地、缺资金、缺设备、缺管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国门文化”内涵挖掘力度不够、讲述不够;县乡村三级文化工作协调不畅,合力创建不强;建设投入不足,宣传创新不够大胆,难以形成推广品牌和社会影响力等问题。

本次培训既分析了我省边境“国门文化”建设新形势,也提出七个方面的新要求,要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保持强劲势头,紧紧抓住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云南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等重大机遇,以大文化带动大创建,高起点全方位推进国门文化建设。

(“国门文化”惠民展演)

一要抓贯彻。要紧紧围绕二十大报告明确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云南建设文化强省结合起来,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国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二要抓规划。《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明确: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国门文化建设规划。指导地方党委、政府建立相关联动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国门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强化文化和旅游部门的主体责任,成立边境“国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分工,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协同推进落实。

三要抓机制。要完善顶层设计,统筹发改、文旅、民族事务、广播电视、教育、科技、卫生健康、商务、外事等部门,完善工作机制,科学统筹推进。整合利用军地、警地资源,以项目的形式合力打造“文化国门”。

四要抓短板。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抓住设施和人才短板这个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统筹推进国门文化建设。

五要抓效能。要因地制宜推动基层文化阵地提档升级。在推进总分馆制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图书馆+文化馆”合作模式。建设公共阅读空间、商圈文化空间、乡村文旅融合空间等差异化、个性化的边境公共文化空间,满足边境群众多元多样的高品质文化需求。

六要抓品牌。积极整合资源,搭建部门联动、专家汇集、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平台,讲好边境“国门文化”故事。利用好各级馆站资源,结合新媒体直播手段,开展“国门文化”大讲堂、“国门故事”我来说等系列讲座,营造“国门文化”建设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按照“一镇(办)一品牌、一村(社区)一特色”的思路,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示范引领等方式,开展如“中缅边民再相会”“南洋华侨机工足迹探寻”等系列“国门文化”活动,以活动带热场馆,以内容充实“国门文化”阵地。

七要抓投入。要以国家《公共服务保障法》《图书馆法》和《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等法律为依据,积极争取各级经费、项目、活动的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投入“国门文化”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更新一批设施设备,筹集一批活动经费。发挥民族文化工作队、乡贤、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专兼结合的“国门文化”建设队伍,参与“国门文化”建设,不断扩大边境“国门文化”的影响力。各边境州市要比亮点、找差距、谈发展,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争取“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高质量推进我省边境“国门文化”建设。有效提升边境“国门文化”的影响力。

对照新要求 普洱市“国门文化”建设按下加速键

据了解,普洱市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国境线长486公里,全市共有2个国家一类口岸(勐康口岸、思茅港口岸)、1个国家二类口岸(孟连口岸)及17条边境通道;有江城、澜沧、孟连、西盟4个边境县,16个边境乡(镇)、44个接边村委会、454个边境村民小组,共20余万边民沿边居住,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跨国而居,各个世居民族相互包容、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文化相同,民间交往密切。

近年来,普洱市以建设国际生态旅游胜地为主线,以民族文化、边地文化、茶咖文化为切入点,以打造景迈山旅游IP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资源优势,顺利完成景迈山申遗国际专家现场考察评估工作,着力抓好文旅项目招商引资,推动高端景区、高端酒店、高端旅游产品开发,不断提升服务设施、服务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优化提升旅游发展环境,推进旅游经济加速复苏。同时,普洱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持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有力推动数字文化资源“进村入户”,公共文化云项目更是极大提升了“送文化上门”的精准性。普洱以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支撑,围绕党的十九大、建党100周年、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以“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为主线,创排文艺作品1000多个。

特别是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普洱市“国门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边境国门文化小康村”建设加快推进。致力于“空间优化、环境美化、创意舒适化、服务智慧化”,打造江城县曼滩村、澜沧县阿里村、孟连县芒信村、西盟县马散村“边境国门文化小康村”。边境“国门文化”融合发展。全市创建了4个“国门文化交流中心”,6个“国门文化友谊广场”,20个“国门书社”示范点,5个“国门文化”传习馆和24个警民文化驿站。实现图书馆、文化馆对应军警单位,开展总分馆制建设,实现军地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共建共管共享。“文化睦邻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江城县是全省推进的4个“文化睦邻示范区”之一,目前已完成江城文化馆、瑶族传统文化传习所功能布局和创意改造,江城“国门书屋”基础设施和“国门文化交流中心”建设,江城10个文化馆(图书馆)分馆、7个“国门书社”试点、10个“警民文化驿站”挂牌。

(“国门文化”主题集市)

总体来看,普洱边境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有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对外文化交流切实加强,充分发挥出文化稳边、固边、兴边和文化睦邻、安邻、富邻的积极作用。下一步,普洱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具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州市好的做法和经验,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把普洱市的“国门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新高度、取得新成效,为维护和巩固国家边疆文化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普洱贡献。


朱正、蒲兴南供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