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聚力保护传承 助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普洱市宁洱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文物保护工作摆在党政工作的重要位置,结合宁洱县文物工作实际,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文物、公安、消防、住建、财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文物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并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实现县、乡镇、村三级文物管理责任体系,形成了“党政领导、文物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助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民族团结誓词碑)

文物保护利用取得新进展

宁洱文物家底丰厚——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29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民族团结誓词碑、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纪念碑、杨正元故居、革命烈士纪念塔、思普特支普治活动室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目前收藏的碑刻、石器、瓷器、陶器、文献资料等馆藏文物1782件/套,其中有清普洱府城砖812件,其他文物970件/套。

(杨正元故居)

2015年以来,县级财政筹集资金约500万元,完成县保单位磨黑走马转角楼修缮工作;2017年至2019年,争取市县资金103万元,完成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宫门楼的修缮工作;申报1200万元中央资金,完成了宁洱茶马古道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2021年,争取到市级文物保护资金12万元,完成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谦岗风雨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纪念碑和东洒护林约禁碑的修缮。顺利完成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433件实物展品征集与布展工作,普洱民族团结园申报成为国家3A级景区。编制了《茶马古道宁洱路段遗址文物本体修缮立项计划书》,并计划多方筹集资金对文物主体进行修缮与保护。完成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黉学大成殿和东厢房文物古建筑修缮方案及江西会馆的抢救性修缮方案。

(磨黑走马转角楼)

红色文化保护传承迈出新步伐

提升红色文化“高度”。宁洱县民族团结园聚力传承红色基因,精心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立足自身实际,通过聆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重温民族团结誓词等形式,用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发扬好红色文化基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勇担使命。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共接待讲解培训1100余场次、8万余人次,已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同时,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进一步扩大了宁洱县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

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发挥民族团结誓词碑辐射功能,打造一批集特色餐饮、地热温泉、生态康养、红色教育、民族文化等精品资源为主的旅游线路。其中宁洱县民族团结园、谦岗村方有富故居、那柯里茶马驿站、杨正元故居、磨黑中学列入省级旅游线路推介。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初见成效。磨黑镇突出“红色文化”一个主题,抓住“红色乡村建设、产业体系构建”两大要点,融入“昆曼大通道、思宁一体化、全域旅游发展”三大战略,深挖“盐文化、古道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四大特色资源,实现“建强村级组织、传承红色基因、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治理能力、建设美丽乡村”五大目标,让“红色+N”的主题化旅游产业撬动传统村庄的产业转型与特色化的村庄建设。

(那柯里茶马驿站)

文物安全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制定印发了《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的任务分工方案》,每年有计划分阶段的开展文物安全检查排查工作,针对检查中存在的情况及问题,认真研究制订措施并周密落实,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文保单位,立即上报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部门联动,积极联合文旅、消防、应急等部门开展行政执法检查,逐一梳理安全管理环节和程序,逐项落实管理措施,强化文保单位安全及周边环境监管。进一步加强文物“四有”工作,全面完成29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已全部完成安全责任人公示牌的安装公示。开展了2020年新公布的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委托国测土地事务(宁洱)有限公司对全县29处文保单位以工程坐标方式进行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测量。

(磨黑思普革命纪念馆)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光耀 通讯员 王君云 文

宁洱县委组织部、宁洱县德化镇党政办、火客、邓斌 供图

责编 杨奥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