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何雨珍 文)3月30日,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召开。发布会上,中共澜沧县委副书记、县长罗爱平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以来的发展变化进行发布。
(何雨珍 摄)
澜沧,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因澜沧江而得名,位于普洱、临沧、西双版纳三州(市)交汇处,县域面积8807平方公里,居云南省第2位、普洱市第1位。澜沧是电影《芦笙恋歌》诞生的地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和芦笙舞,有全球迄今发现最古老的树龄达1700余年的过渡型大茶树——邦崴千年古茶树,有全世界发现种植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素有“世界拉祜之根、千年古茶之源”的美誉。
(澜沧县城全景 邵鸿雁 摄)
这70年来,澜沧县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5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924万元,2004年突破了10亿元,2019年突破了100亿元,2022年达到了142.83亿元,增长了1545倍。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财政收入加速增长,2022年达5.41亿元,增长了1039倍。202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8亿元,比1953年的410万元,增长886倍。2022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03元、14107元,比1997年的3540元、1953年的49元增长8.7倍和286.9倍。
(景迈山翁基古寨 江文耀 摄)
2020年11月1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澜沧县脱贫摘帽,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全县1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7996户211173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实现整族脱贫,真正实现了全国“直过民族”区域最大、人口最多县“一步千年”的历史性跨越。澜沧县成为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老达保民族文化助脱贫被选入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长期驻扎在澜沧科技扶贫的农民院士朱有勇同志被中宣部表彰为“时代楷模”。
(快乐拉祜 笙笙不息 魏宇亮 摄)
长期以来,澜沧县坚持以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市场主体培育为突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绿色工业发展壮大、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粮食产量由1953年的4.5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26.14万吨,增长4.8倍,2000年—2023年粮食产量实现23年连增,保持“国家级产粮大县”称号;工业总产值由1953年的15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47.56亿元,增长3万多倍;成功创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接待旅游总人数由2013年的125万人次增加到2022年的640.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由5.76亿元增加到67.34亿元。建成龙竹棚老寨、大歇场、左都、班利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被评为“云南省旅游强县”“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2022年,85%以上的农特产品实现了线上销售,完成电商零售额9.06亿元。
(澜沧老达保村民小组 澜沧县委宣传部供图)
同时,这70年,澜沧县还在城乡建设、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生态建设、公共文化建设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从百废待兴到产业兴旺、从物资高度短缺到产品极大丰富、从封闭落后到开放前沿的巨变,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奇迹。
(澜沧县老达保村民唱唱跳跳地脱贫 张华 摄)
展望未来,澜沧县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澜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刘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