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云南 | 文化云南之多彩的民族服饰

编者按:彩云之南,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有绚丽的民族文化;这里山清水秀,这里美食如云;这里多姿多彩,这里蔚然大观。文旅头条新闻网推出“大观云南”系列策划专题,综合呈现云南美景、民俗节庆、非遗项目、艺术馆藏等文旅资源,立体展现云南之美,将七彩云南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娓娓道来,带您领略“七彩云南世界花园”之魅力,感受“诗的远方梦的故乡”之向往。

民族服饰就像一本穿在身上的书

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书写着一个个民族的故事

本期带大家一起

大观云南多彩的民族服饰


楚雄彝族服饰

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开篇写到:“远古的时候没有天,我们来造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我们来造地。”敢于创造天地的彝族先民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与对美好事物的诠释融入了刺绣、并展示于服饰。



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川木石、禽兽花鸟,彝家女子在帽子、衣服、围腰、挎包、鞋子、鞋垫上绣上各种图案,用色大胆夸张、构图精美、针法灵活、针脚细密、工艺独特、风格迥异,一针一线都是艺术品、一花一朵都是民族符号,堪称“指尖的艺术”“心灵的花朵”。


楚雄彝族服饰将传统古典和现代时尚结合,在保留传统彝族文化元素的同时,融入了现代时尚符号,更加符合当下的时尚审美。近年来,楚雄彝族服饰文化依托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这一平台,先后登上了北京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彝族服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成为了云南省“布”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州(市)。


玉溪新平花腰傣服饰

花腰傣服饰是生活在新平县漠沙、戛洒、水塘等镇以及元江县部分地区的花腰傣妇女的传统服饰,由自织自染的青布和色彩缤纷的缨穗、银铃、银泡、银手镯等组成,层层叠叠,浑然天成,达到色、形、态的完美统一。2021年, 玉溪市新平县申报的傣族服饰(花腰傣服饰)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平县境内花腰傣有傣雅、傣洒、傣卡三个支系,他们的服饰各具特色,但都以黑色为主色调,间有红、绿两色丝绸,再点缀上雪亮的银泡和彩色的织锦花腰带,华而不俗,悠然得体,堪称绝佳的艺术品。


花腰傣服饰蕴含了花腰傣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观地体现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审美情趣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穿在身上的艺术,写在身上的历史”。

玉溪华宁苗族服饰

华宁县苗族服饰世代相传,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纪念祖先和传承祖训的内涵和意义,因而被誉为“无字史书”。从服饰表现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的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2017年6月,华宁县苗族服饰被列入“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华宁苗族服饰以浓厚的民族风格、美观和夸张的构图,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于世,其制作工艺繁杂,由套头、上衣、围腰、飘带、裙子、绑腿、绣花鞋等组成。华宁苗族服饰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技法,同时也穿插挑中带绣、染中带绣、织绣结合的工艺手法。刺绣纹样造型多为风格独特的花、鸟、草、蝴蝶等。



苗族刺绣是华宁苗家人展示苗族文化的一种主要形式,一件件绣衣、一片片绣花,都蕴含着丰富的苗族文化。近年来,华宁县先后举办了多期苗族刺绣培训班及苗族刺绣大赛,华宁苗族刺绣绣品两次参加云南省文博会,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华宁苗族刺绣,除了华宁苗族服饰外,鞋、包等苗族绣品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丽江纳西族服饰

行走在丽江古城,随处可见身着民族服装的纳西族老人。以“披星戴月”为典型特征的纳西族服饰,是“活”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非遗”。2009年,“纳西族服饰”项目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古城之窗 图)

(张永强 图)

随着时代的变迁,纳西族服饰在传承的同时也有一些演变,但纳西族妇女服饰中的“披星戴月”羊皮背披肩这一重要标识得以保留。

(丽江坝区妇女服饰 丽江市博物院 供图)

(纳西人家 供图)

丽江纳西族羊皮背披肩,俗称“披星戴月”,是纳西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样式呈上方下圆。上部缀有两个大圆布盘,左侧代表太阳,右侧代表月亮。底部钉有七个彩绣圆盘,象征着北斗七星,寄寓着 “肩挑日月,背负七星”的美好意蕴。有着朴素古雅的颜色与极具美感的造型,浓缩积淀着纳西文化中独特的图腾信仰、审美情趣、生活智慧。

西双版纳哈尼族服饰

传统服饰被视为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对西双版纳哈尼族而言,身上穿着的衣服不是简单的御寒防风蔽身之物,更是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载体和历史信仰的结晶。2009年8月,哈尼族服饰被列入“云南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启了保护哈尼族服饰的新篇章。

因哈尼族将黑色视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所以哈尼族的服饰、饰品多以黑色为主,服饰上的丰富的图腾和花纹不仅为装饰而生,更是西双版纳哈尼族妇女把祖先们迁徙时翻越的高山和跨越的江河、以及做人的道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浓缩成图案绣在服装上,体现着哈尼族人的独特审美观念。

哈尼族服饰不仅古朴典雅,其制作工艺也十分讲究。西双版纳哈尼族服饰以当地自产的棉花为料,除基本的内衬外,还要搭配上左衽上衣、对襟无领上衣、头饰、短百褶裙、银制品、羽毛、贝币、草秆皮、竹片等服装及佩饰,需要二十多道工艺流程才能制作完成,且根据地区、年龄、性别和身份的不同,款式也大不相同,所以一件哈尼族服饰既是该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射,也是哈尼族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更体现出哈尼族妇女和男性工匠的勤劳、智慧和高超精炼的制作技艺。


近年来,随着“旅拍”成为到西双版纳打卡项目之一,哈尼族服饰也以一种创新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被不少人所喜爱。

河口瑶族服饰

瑶族是云南省25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瑶族先民最早可追溯到蚩尤时期,乃“三苗”“九黎”的后裔,有“门瑶”和“勉瑶”两个支系。红河州河口瑶族自治县以“门瑶”为主,“门瑶”因服饰特点,也称蓝靛瑶。2022年12月,瑶族服饰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蓝靛瑶女子成年装)

河口县是全国蓝靛瑶聚居地人口最多的县,蓝靛瑶因穿着用蓝靛染的衣物而得名,他们世居瑶山乡、莲花滩乡、老范寨乡。蓝靛瑶服饰的特点为以黑色为底色,红、蓝为点缀色调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

(蓝靛瑶妇女披肩)

(蓝靛瑶新娘装)

(蓝靛瑶男子成年装)

勉瑶服饰,花色繁多,在装饰、刺绣图案上较蓝靛瑶更多样、华丽。“好五色衣,五彩斑斓”主要指的是勉瑶刺绣,勉瑶刺绣及其服饰历史非常悠久,技艺精湛,独树一帜。河口县勉瑶刺绣的针法以十字挑绣为主,刺绣图案有树林、花鸟、鱼虫、人物、飞禽走兽等无所不有。

(勉瑶女装)

(勉瑶女装)

(勉瑶刺绣图案)

古朴的民居,精美的瑶绣、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以及独特的婚俗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特征和文化特色。

策划/统筹 童文文

文 李银娟、王艳华、海莱阿芝、李舒琪、杨振

图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河口县非遗文化保护中心 邓国群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刘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