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绝地重生》评论四题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新演绎

关于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电影非常多,仅以2023年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为例,引起较大反响的就有纪录电影《人民万岁》、故事片《出发》等。其中,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绝地重生》,在纪念毛泽东同志的诸多主旋律电影中脱颖而出,是新时代关于伟人毛泽东同志的主旋律电影的新演绎与新突破。

一部电影能否真正“立”起来,很多时候是看当中的人物是否有效“立”起来。无疑,对于电影《绝地重生》来说,其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塑造好符合年轻一代观众审美趣味的、有血有肉的毛泽东形象。短短的99分钟里,影片通过平民化叙事,在历史性与艺术性的均衡中很好地实现了对毛泽东形象的重新塑造与重新演绎。一般来说,早期的伟人传记电影在人物塑造上更加注重对人物伟大事迹的呈现,主要着眼于凸显伟大人物的高尚品质,进而形塑人物的高大完美的形象,发挥伟大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作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绝地重生》能够很好地跟随时代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审美的变化,在毛泽东形象的形塑上,在伟人性格、品质和行为塑造和演绎上,既尊重历史,又扎根生活,塑造更加“人性化”的伟人形象。影片在凸显毛泽东雄才大略、用兵如神的同时,并不回避他丈夫的身份,他与贺子珍之间的感情线,尽管着墨不多,却也尽显铁汉柔情;毛泽东与当地百姓的相处细节,也尽显伟人悲悯温情的一面。影片亦不回避“伟人”毛泽东“凡俗”乃至“任性”的一面。影片正是利用“平民化”叙事手法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使得毛泽东这一人物形象打破以往“伟人”的单一维度,更加接地气,也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平民化”叙事和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绝地重生》褪去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中伟人身上的过多的光环,在“伟人”毛泽东与“凡人”毛泽东之间取得很好的均衡,用更加真实感人的影像塑造当下年轻观众更乐于接受和更容易认可的毛泽东形象,从而发挥主旋律电影感染人、感化人的功效。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没有过多依赖娱乐明星和流量明星,而是扎扎实实地塑造人物,讲述故事,在注重个体形象塑造和呼吁人性回归真实的基础上,塑造出了毛泽东这一立体可信的人物形象。

对于《绝地重生》这样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来说,在努力使主要人物“立”起来的基础上,如何灵活处理好和叙述好重大历史事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这一主旋律电影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说在《绝地重生》中,情感叙事主要凸显毛泽东作为“凡人”的一面,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令人信服,则《绝地重生》中的战争叙事,通过对革命历史事件的重新叙述和重新演绎,使影片更加契合市场化大众的观影需求和审美接受。不管是四渡赤水还是巧渡金沙江,它们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战争史上皆可圈可点。影片在尊重和还原历史,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在主题呈现和影像叙事上都有较好的创新。《绝地重生》不回避重大历史事件,而是创造性地把全景式的宏大叙事和个人视角的微观叙事相结合,在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基础上,辅之以个人视角,对历史事件进行多元化的叙述。这其中既有对战局的全景式书写,也有对局部关键性战争的深描;既突出重大历史背景,展现宏观叙事,也从小处入手,注重微观叙事,以复调叙事、点面结合等方式呈现集体记忆中的个人视角,如影片中的作为女性作为母亲的贺子珍的视角等。作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新演绎,相比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影片《绝地重生》更加注重个体视点,以微观叙事传达个体取舍与家国命运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以个体视角呈现国家层面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影片《绝地重生》点面结合,既打造宏大场面,也注重个体视角,通过个体叙事加深观众的代入感,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和情绪共振。影片为我们展现了包括遵义会议、扎西会议等在内的在我党历史上有着重要决定性意义的会议,以及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扭转战争局势的事件。而在重大历史会议和重大历史事件当中穿插讲述的,包括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夫妻情感,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等人的革命友谊,毛泽东、贺子珍等与当地百姓群众的情谊等,都对整个影片的情绪和节奏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多元叙事模式很好地弥补了以往单一的宏大革命叙述所可能带来的枯燥乏味,艺术性地表现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在形塑政治理想和伟人形象的同时,很好地传达了政治理想和家国观念,满足了新时代年轻观众多方面的情绪需求。

作为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重新演绎的力作,《绝地重生》并没有刻意回避强烈刺激的宏大场面。相反,借助愈加成熟的影视特效技术,影片用心打造视觉盛宴,更大程度上满足新时代受众的情感期待、审美需求和认知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影视制作水平的提升,主旋律电影也更加注重结合时代特性和观众心理来进行创作。正是对新时代视觉文化的认可和重视,影片以现代化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最大化地还原和再现了战场的残酷,最大程度地调动观众的感官,使观众在紧张刺激的画面呈现中获得更加真实和多元的审美体验。《绝地重生》在视听语言审美方面推陈出新,影片通过画面构图、色彩光影、镜头结构、人声、音乐等的合理运用,借助现代化的视听语言,有效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再塑新时代观众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及其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的集体记忆,助推伟人传记电影的主题表达,实现了伟人精神的最大化表达与最大化传递,使得毛泽东及与其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和需求。此外,《绝地重生》还灵活运用对比手法,不管是交战双方人数的悬殊、装备的差异,我方装备不足但民心凝聚与国民党的武器完善却军心涣散,百姓的流浪街头受寒挨饿和国民党高层的奢华舞会晚宴等,均形成鲜明对比,正是通过巧妙运用对比叙事,《绝地重生》借助柔性方式传达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并在柔性叙事中唤起观众的共情。

总之,电影《绝地重生》在直面重大历史题材的同时,立足新时代观影群体需求,注重影像创新,以现代化影视制作理念和制作技术唤起国人的历史记忆,重塑国人关于扎西会议、红军巧渡金沙江等的集体记忆。影片以现代化审美风格重新书写重大历史故事,实现了新时代主旋律电影风格的新突破,形塑和强化大众关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家国记忆,达到鼓舞人、激励人的效果。

来源:云南文艺评论(作者:林进桃)

编辑 赵芮

审核 龚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