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水,我们无时无刻不被精美的建水紫陶所吸引,这些装茶叶的、喝水的、做装饰品的瓶瓶罐罐,茶杯、茶壶、茶碗、花瓶,甚至只是一块陶片……它们出现在博物馆、酒店大堂、临街的商铺、紫陶街的摊位上,甚至是每一次睡前翻开的书本中,以至于下高速的时候认识建水的“第一眼”,也是建水紫陶。
这一期“建水地名志系列”,我们就说说紫陶大道。紫陶大道是建水县城一条以东北方向高速下口为起点,绕城向西南方向,以西庄镇双龙桥一侧为终点的重要交通干道,全长近10公里。
(紫陶里)
紫陶大道连接着五龙湖城市公园(包括紫陶里、蚁工坊、紫陶博物馆)、紫陶街、双龙桥等景区、景点。更重要的是,紫陶大道通向千年建水紫陶的发祥地——“碗窑村”。从宋代开始,碗窑村就开始大规模地烧制陶瓷。
“千年建水紫陶”是建水的一张城市名片,紫陶大道独具匠心的设计则让建水的这一标签更加深入人心。道路的入口就是一个巨大的紫陶壶,像是为远道而来的宾客倒上第一杯好茶。往里走是“花瓶茶缸”,紧接着是“制泥”“揉泥”“拉坯”“修坯”“坯体装饰”“阴刻”“阳填”“除泥打理”“粘接”“打磨”等等一系列制陶工艺的雕塑,以及雕塑下详细的工艺介绍。
人们在车上当然不能看清具体的紫陶制作过程,但只看那一双双认真雕琢的有力的手,也就能大体感受到整个建水紫陶的工艺之精美。这些路上的大型雕塑装饰,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刚到建水的游客的心神,而全部这些技艺的背后,就在终点碗窑村。人们全部的疑惑,在这里都能获得一一解答。
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如此精美器物的发祥地,就是这个城北的碗窑村。
碗窑村拥有云南已知的几处古窑址,其中烧造品种最全、规模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当属龙窑。据说,龙窑左右各九十个窑孔,一共一百八十个窑孔,每隔四十天烧一次,大大小小可烧近万件陶器。从碗窑村烧制的成品,颇受欢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紫陶街、紫陶产业街区、建水陶文化艺术中心等,共同形成了以紫陶文化为主题的特色乡村景观。这里的紫陶产品销往国内外,村内紫陶旅游经营户达上千家,大部分的紫陶企业也坐落于碗窑村。
(游客在紫陶店学习体验制陶技艺 图源:云南红河发布)
近年来,碗窑村获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碗窑村紫陶工艺之乡”“云南旅游名村”等称号。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已命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07名。其中:国家级1名、省级8名、州级11名、县级87名。
来到建水,认识、了解建水紫陶,必经之路即是紫陶大道。紫陶大道完美地阐释了作为“一条路的使命”,这条路不只引领我们去探寻、揭示建水紫陶的秘密,也像是建水的欢迎之道、待客之道,仿佛还具有了人的率真豪爽、竖直分明的性格。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振 文
文旅建水 图
责编 马寅瑞
校对 王楚云
审核 童文文
终审 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