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黑古镇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的特色做法及成效、经验启示

近年来,宁洱县按照“彰显特色、打造产业、创新智慧、追求卓越”的要求,主动融入大普洱,以建设新宁洱、开发新磨黑和“红色+N”的方式,着力将磨黑河流域建成贯穿南北,集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经济长廊,把磨黑古镇真正建设成为集红色文化、盐文化、茶马文化、名人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特色饮食文化及休闲农业与农耕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一、特色做法及成效

(一)优化管理主体,筑牢发展之基

一是为有效衔接景区运维管理,注册成立了云南磨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该公司作为磨黑古镇AAAA级景区申报主体;二是保留古镇原貌,同时融入文化、旅游、时尚元素,邀请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上海分院对磨黑古镇旅游发展进行规划,同时聘请第三方公司对磨黑古镇景区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对景区规划形成长远旅游业态策划;三是云南磨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景区建设及运营,作为开放式景区,磨黑古镇近三年来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58万人次,带动了当地人民增收。目前,磨黑古镇景区已实现包括“吃、住、行、游、娱、购”、“商、学、奇、闲、养、情”等要素的全方位经营。

(二)制定工作方案,压实各级之责

一是根据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申报标准,结合磨黑古镇景区实际,制定了《关于印发磨黑古镇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将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分解到磨黑镇及县级有关部门;二是对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评定细则,对景区创建所涉及的交通、游览、旅游安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等内容进行自评自查,制定整改提升细化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使整个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确保创建工作全面落实;三是县级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抽调磨黑、文旅、发改、交通、住建等乡镇、部门专业技术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创建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为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景区之品

一是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在景区外重要路口设置交通标识,在景区内人流量密集交叉路口设置景区导览图,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指引标识牌、景物介绍牌、警示牌、安全提示牌等;二是规范停车场及车辆管理。划定停车位,安装充电桩、房车供水等设施,通过车辆道闸实时监控车辆出入情况;三是改建游客中心。集成游客咨询投诉、临时休息、失物招领、行李寄存、影视播放、导览游览资料、商品展销及其他便民服务;四是加强景区安全设施及管理。完善景区消防设施,划分吸烟区,安装监控摄像头并对古建筑区域加大消防预警物联网设备的使用;五是优化景区环境。对景区内影响美观及不规范的电线、电箱、网络线路进行整改,对古镇不协调建筑及已装设施等进行整改优化,使古镇街景更加协调、有序。同时,提升对景区智慧化方面建设,实现电子导游导览、智慧停车场、智慧安防、环境监测等智慧化系统,古镇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四)深挖特色文化,激活发展之魂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磨黑古镇核心区的杨丽坤故居、阿诗玛广场、走马转角楼、磨黑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民居建筑群、茶马古道遗址已然成为周边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目的地,广大游客将游磨黑古镇作为网红打卡点,多点齐发带动提升磨黑古镇的知名度、影响力;二是积极组织当地居民参与茶艺、民族歌舞、食品安全、应急演练、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龙等专题培训,给广大游客提供更高、更优、更好、更快的服务。另外,在大力发展雪茄烟、茶叶、咖啡、坚果、沃柑、甘蔗、芒果、西瓜等种植业的基础上,通过推动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带动了区域内人民积极创业发展致富,形成了种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为一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三是挖掘打造红色旅游资源。星光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让“一园一街一馆一栈道”的红色文化主题项目在磨黑古镇初见规模。在曾蒋烈士殉难处建设的“曾蒋烈士纪念园”,建基地、强党性;红色文化主题街、思普革命纪念馆、红色革命栈道的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延伸了磨黑古镇的历史底蕴。四是红色基因融入乡村肌理。磨黑古镇景区红色力量推动产业发展,出入口红色革命风雨廊桥遥相呼应,丰富了党史教育基地的载体。修葺一新的党建驿站以党建引领,凝聚全镇党员力量,成为党的宣传阵地和活动阵地;市民驿站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家门口的温馨港湾”。从安乐河走到磨黑河,移步换景间处处都体现着党的历史与发展,体现着党的思想与理论,让人感受到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美丽乡村和幸福生活。

(五)构筑安全体系,保障游客安全

一是成立了磨黑古镇景区安全工作组,对景区内宾馆饭店、餐饮娱乐服务单位进行规范管理,做到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与当地政府形成联动机制,设立磨黑古镇警务室、消防站、宁洱县人民法院磨黑法庭、丽人志愿调解室等,景区管理不断规范,整体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二是明确职责、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做到游客安全事件处置反应迅速,定期对景区进行安全大检查。三是完善卫生安全体系,所有景区经营场所服务设施必须保持清洁卫生,规范操作,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普及和监督检查工作。近三年,景区内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四是在游客服务中心内设医务室,配备日常和急救药品、设备,在景区公布救援电话,做到在游客发生意外时能第一时间妥善处置。

二、经验启示

(一)优化基础设施,提升功能品质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景区内的各项设施和工作进行整改和完善;二是加强景区运营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旅游管理机制;三是引入专业旅游运营团队对景区进行全面托管运营,关注景区细节,提升景区品质。

(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游客满意度

一是引进和培养旅游高端人才,加大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培训;二是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规范,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统一服务标准,展现景区良好形象。

(三)加强安保建设,打造平安景区

一是建立景区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各类安全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演练;二是落实各类重大或突发事件预防措施,确保广大游客和景区的利益不受侵害,维护景区良好的旅游秩序。

(四)加大宣传营销,提升景区美誉度

一是健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宣传机制,构建大宣传、大营销工作格局;二是充分利用网站、报刊、微视频、宣传橱窗等媒介进行景区宣传,提高知名度;三是加大招商引资,盘活磨黑古镇资源,增强镇域经济发展活力。

文旅头条通讯员 杜林瀚 文

宁洱县磨黑镇 图

责编 汤雁玲

校对 康莞悦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