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墙环抱的世外桃源——剑川县沙溪镇寺登村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寺登村,因寺登街而得名。这个中国传统村落坐落于沙溪坝子中央、黑潓江畔,是一个有山有水有灵性的地方。

黄黄的土地、土墙是寺登村的底色,温暖明亮而又充满希望活力。黄黄的土墙内,寺登村已经在悠悠的千年茶马古道的石板路上,守望了千年。2001年,寺登街被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WMF)列入世界濒危建筑遗产保护名录,该名录中指出:“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寨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自此,它才在茶马古道辉煌的历史尘烟后,缓缓揭开它寂静沉默的面纱。它的唯一幸存也证明了它曾经拥有过的辉煌历史与顽强的生命力,走进它,也就走进了一段不可复制重现的厚重历史。

2012年12月17日,寺登村因其历史悠久和独特文化价值,成功进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名录。2023年,随着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作为电视剧主要取景地的沙溪古镇寺登村也成为了在纷扰世界中奋力打拼的游客们心中的世外桃源,它的节奏与精神,生动形象地映照出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审美内核。寺登村也是一个有风的地方,它的风从过去来,往未来去。

寺登村以寺登街为中心,周边街道房屋围绕着四方街展开,保留了完整的商业布局,尤其是寺登四方街,作为茶马古道上仅存的集市,整个街面铺着红砂石板,与周围的黄色土墙,相互呼应,相互成就。街心处有两棵年代久远的古槐树,在四季轮回的生命里,诉说着寺登村亘古久远的历史与故事。寺登街东面是古戏台,西面是兴教寺,它们将四方街分为南北两半,界限分明。目之所及,寺登街四周商铺和马店林立,三条古巷道延伸至古镇的各个角落,为古镇增添了独特的古村落韵味。

兴教寺是寺登街的核心,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由门楼、过厅、二殿和大殿三个院落组成。兴教寺建筑精巧复杂,顺着精巧精美的建筑肌理,可以触摸到雕刻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各民族深深交往交流交融的影子。2006年,兴教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登四方街的古戏台是沙溪古镇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位于街道东端的中央位置,与西面的兴教寺相对。每当热闹狂欢的民族节日到了,盛装庆贺的白族群众纷纷聚集在四方街的古戏台上,尽情载歌载舞,忘掉一切烦恼,在遵循传承千年不变的古老仪式与智慧中,他们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黄黄的土墙外,玉津桥跨越在清澈的黑潓江上,屹立数百年之久。它是寺登村与外界联通的血脉,见证了古往今来的沙溪古镇的兴衰与历史变迁。玉津桥桥身用石材搭建而成,拱形造型优美,古朴厚实。站在桥上眺望,可以一览江水的清澈灵动和对岸青山朦胧,山色辽阔,云卷云舒,让人浮想联翩,也让人怀古幽思。尤其是傍晚时分,桥上灯光璀璨,江面波光粼粼,徐徐吹来的风,和着玉津桥的静谧,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细细数来,寺登村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聚居地,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世世代代诗意栖居于此的白族人民代代虔诚地守护着传统文化,涵养出了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与浪漫风韵。在这里,远方的来客不仅能够细细领略到古老建筑的魅力,还能够真切感受到浓厚的民俗风情,厚重的历史与鲜活的现实,在这里完美交融。

寺登村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风情的古村落,它不仅是一个魅力十足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块文化遗产保留完好的宝地,值得前往探索和品味。

*本文来源 2023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古道乡愁——大理古村落审美漫游》(SKPJ2023015)


文旅头条通讯员 字春华 马慈君 张锦婕 文/图

责编 杨奥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