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楚雄州2025年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之禄丰市广通镇第十八届“六月六”非遗习俗文化展演暨夏季村晚开幕式在万众期待中启幕。一场融合民族歌舞、非遗绝技与历史传承的文化盛典惊艳亮相,现场掌声雷动,各族群众共襄盛举,共同见证千年民俗在新时代的焕新绽放。
开幕式在楚雄州文化馆鲁木纳龙狮传承队表演《祥狮纳福》舞狮表演中拉开帷幕。灵动的狮影腾挪跳跃,锣鼓声铿锵有力,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也为整场活动赋予了吉祥美好的寓意。
活动中,非遗元素如璀璨星辰般闪耀舞台。广通田心村委会带来的《响蔑・民族服饰秀》,将非遗传统音乐与民族服饰文化完美结合。响蔑声声,如丝如缕,伴随着绣女们展示的精美服饰,每一针一线都诉说着民族的历史与匠心。广通镇老年大学表演的《三背咕》非遗传统舞蹈,老人们以矍铄的精神和娴熟的舞步,演绎着民族文化的厚重底蕴,赢得阵阵喝彩。彝乡恋艺术团带来的《火塘边的妈妈》用肢体语言诉说彝族家庭温情,火塘文化的脉脉暖意感染每一位观众。
文艺节目唱罢,一场颇具特色的民族服饰T台秀款款上演,这场便以“穿在身上的历史密码”为主题,串联多民族文化记忆的乡村民族服饰T台秀,由当地6支少数民族聚集区的群众表演队组成,精彩表演完美展示了广通当地的特色彝族服饰和彝绣制品,将传统技艺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田心村代表队尤为亮眼: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沈洪美指尖翻飞,手中的纸张化作古老图腾;一家三口围坐刺绣的场景,展现母亲传承祖传纹样、父亲勾勒传统图案、孩童接续文化脉络的动人画面,完美诠释“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各民族服饰如彝族银饰、傈僳彩绣、佤族藤圈等在T台交织,踏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韵律。
来自昆明的游客李女士感叹:“第一次现场看《响蔑・民族服饰秀》,非遗音乐配上刺绣华服,仿佛看到了彝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广通镇居民王大爷则激动地表示:“《三背咕》是我们祖辈传下来的舞蹈,现在由老年大学的同龄人演绎,既感动又自豪!”这场开幕式演出不仅是一场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民族团结的见证。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非遗技艺在舞台上焕发新生,老中青少各年龄段的表演者共同参与,展现出文化传承的连续性与生命力。现场观众来自四面八方,大家共同沉浸在这场文化盛宴中,感受着民族文化的魅力,也加深了对民族团结的认同。
据统计,广通镇第十八届“六月六”非遗习俗文化展演活动一共开展4天,由于宣传有力有效,引起各地游客广泛关注,在6月28日开幕式当天,现场人气爆棚,游客数量一举突破3万人次,热闹非凡。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杨云杰 郭建德 文
广通镇人民政府 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