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打造旅游消费升级版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8个方面提出24条具体举措,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打造云南旅游消费升级版。
文旅头条新闻网记者专访了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旅游规划中心主任明庆忠,深入探讨《若干措施》对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实施挑战与未来方向。
创新驱动,构建 “旅居云南” 新模式
明庆忠指出,《若干措施》中的旅游促消费措施具有显著创新性,形成了从旅游产品研发、营销推广到消费刺激政策制定的完整闭环方案。其着重突出云南旅居品牌,将当地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转化为核心旅游竞争力,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全新动能,有望为全国旅游消费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云南经验”。
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若干措施》将做实“旅居云南”新品牌首位,以“沉浸式生活目的地”为锚点,推动云南旅游从单纯追求“流量经济”向深度发展“留量经济”转型,促进云南文旅转型升级、量质齐升。
在推进各业促发展上,措施呈现“旅游+百业”“百业+旅游”的跨界融合特色。云南聚焦丰富产品供给和建设消费集聚区,从遴选打造100个旅居试点,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开发旅居民宿、户外露营等多样化旅居产品。同时积极拓展“体育+旅游”、扩大“商业+旅游”、创新“科技+旅游”、创意“影视+旅游”、做优“温泉+旅游”等多元业态,以产业融合推动旅游新业态发展,创新文旅消费场景。
在做实各行促发展上,《若干措施》集成了文旅、发改、财政、商务、体育、工会等20多家省级部门的政策措施,如云南省商务厅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创新消费平台,促进消费转化,开展主题消费季,发展夜间经济;云南省文旅部门联合交通企业开发主题列车、通用航空与风景道旅游,丰富新玩法、新业态与新场景。各部门首次提出40多项创新措施,深度发掘“旅居云南”、宝藏小城、烟火乡村等文旅消费新增长点,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差异化文旅产品体系。此外,建立政府、金融、企业多元投入模式,以少量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实现资源有效联动。
直面挑战,突破发展瓶颈
尽管《若干措施》亮点突出,但在推动落地过程中,云南旅游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明庆忠表示,目前云南旅游存在多个发展瓶颈。如市场上部分老化、单一的项目和产品亟待转型升级;旅游文化业需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良性模式,弥补边疆民族地区投入不足的短板。在生产要素层面,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对传统要素与技术、金融等新要素的整合利用不足,新旧要素配置存在问题,公共文化设施与旅游发展需求匹配度低。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文旅融合存在表面化现象,实质性创新内容欠缺。市场主体培育方面,云南缺乏实力强劲的本土旅游文化企业,新业态企业数量不足,市场主体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资本金融支撑力度也有待加强,旅游文化产业资本投入方式单一,招商引资能力弱,政策对资本、人才等的激励不足。
打造以“居”“游”“康”的美好生活体验方式
旅居云南作为全新旅游体验方式,正成为助力云南旅游业升级的新业态。与传统旅游不同,旅居是从观光转向更深层次的服务和产品,以“居”为核心、以“游”为方式、以“康”为目的的美好生活体验方式。旅居,不仅使云南从单一的旅游胜地转变为多元化的生活体验载体,重新定义了云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内涵与外延,还有效让资源价值更好地变现,促进“流量变现、存量盘活、增量管控、变量融合”转变。
明庆忠提出,云南还应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推进文旅融合、创新产品业态、科技赋能等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保护生态与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等使云南成为生态旅游“标杆”之一;积极推进旅游业由观光型向康养旅居度假型转变;借助新质生产力的优势,以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充分赋能云南,以此实现文旅消费体验提质升级;打造凝聚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品牌、节庆品牌和城市品牌等,推进夜间消费经济、旅游休闲街区、文旅消费城市等发展,凝聚多元市场主体,促进跨界合作。组织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推出具有云南特色的为游客服务若干实事,常态化组织开展文旅志愿服务。
旅居云南正逐步成为助力云南旅游业量质齐升的新业态、促进云南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能、民生产业的新方向,让云南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与远方”与“人间烟火”融合的“第二故乡”会逐步变为现实,使“头回客”成“回头客”,“回头客”成“旅居客”,将泼天流量的价值转换在云南铸就中国最具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地、世界级旅游地之中,共同建设更加幸福的云南。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舒琪 文责编 童文文校对 杨燕婷审核 华芳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