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普洱市文旅系统以“绝版普洱·香遇世界”为核心品牌,紧扣“千年茶韵·一城咖香”城市名片,创新构建“节前蓄势+节中发力”全周期宣传体系,通过精准聚焦、亮点引爆、跨界联动三大策略,以节庆活动为引擎,借力新媒体矩阵传播,成功激活文旅市场,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全周期布局,节庆热潮贯穿始终
从春节到端午,普洱市文旅系统联动公共文化场馆、景区景点推出了“线上线下”节庆联动主题活动,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春节期间,普洱市文旅系统因地制宜组织各类文旅促消费活动221场次,全市紧扣“非遗贺新春”主题推出系列活动49场次,涉及非遗项目64个,涵盖非遗集市、特色民俗拜年、非遗歌舞展演、非遗技艺体验等活动。普洱市文化馆线上通过“非遗过大年——普洱伴手礼线上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寻味普洱系列短视频”,让游客足不出户即可“云游”“云览”普洱美食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茶马古城旅游小镇、澜沧县城城区及景迈山、那柯里茶马驿站等地线下则通过举办新春民俗巡游、非遗技艺展示、民族特色赶摆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吸引游客325.12万人次,旅游花费达34.37亿元,同比增长13.71%、13.21%。泼水节融合传统与现代,孟连、景谷、江城等地万人泼水盛况空前。思茅主城区创新推出咖啡主题“啡”常泼水节,巧妙将咖啡文化融入传统节日中,咖啡杯与银钵的碰撞,不仅是容器的新旧对话,更是普洱茶咖产业从种植经济向体验经济跃迁的生动隐喻,吸引游客深度体验“左手咖啡右手茶”的普洱生活。
“五一”假期,以“旅居云南·康养普洱”为主题全域联动。墨江引入贵州“村超”策划团队升级国际双胞胎节,孟连神鱼节徒手捉鱼登上《新闻联播》,西盟佤族木鼓节亮相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墨江“哈尼抹黑脸”狂欢引发“云南人:谁都别想白着回去”小红书热点。全市发布“五一”活动宣传2700余条次,全网播放量突破3亿次,实现从“单点活动”到“全域联动”、从“本土叙事”到“国际表达”的跃升。端午节叠加儿童节,全市推出50余场沉浸式民俗活动,茶马古城“楚国风雅”体验、思茅百草根美食节、倚象镇野生菌文化季等吸引游客48.23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3.54亿元。
新媒体矩阵,全域传播声动四方
普洱市文旅系统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构建起强大的全域传播矩阵。平台深耕,依托抖音、视频号、小红书、公众号等核心平台,持续产出创意内容。春节系列短视频引爆社交媒体,“#普洱旅居指南”抖音话题播放量迅速突破1000万。跨界联动:邀请“与辉同行”团队深入澜沧、孟连对其民族文化、自然景观进行宣传推介;赴北京、上海、浙江、海南开展主题推介;邀请英国百万粉丝博主探访思茅老街、景迈山,以Vlog向全球传递普洱“慢生活美学”。热点赋能:敏锐捕捉网络热点,从“哪吒搞怪文旅宣传”到借势《李羲承进行曲》《抽象云南山歌》,再到“全网邀约李现拍鸟”,用年轻化表达实现破圈传播。全民共创:通过话题挑战、发动游客商户拍摄分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全民共创”的传播生态,极大扩展了传播声量和真实触达。
文化为核,节庆经济活力迸发
节庆活动不仅带来客流增长,更成为产业融合升级的催化剂。非遗与节庆深度绑定,春节49场“非遗贺新春”活动覆盖64个项目,泼水节千盏灯会、非遗工坊展现边疆多元文化,商户普遍反馈节庆期间收入显著提升。“演艺+旅游”“民俗+流量”等新模式涌现:思茅区群星演唱会探索文旅消费新场景,墨江引入“村超”团队升级双胞胎节,实现“民俗破圈”。惠民举措释放消费潜力:全市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并推出茶咖体验、手作活动;每周“香遇普洱”市民文化节让游客与居民共享非遗、美食与艺术。
普洱市通过系统化、创新性的“节庆赋能+新媒体传播”双轮驱动模式,不仅有效拉动了旅游人次和消费收入增长,更深层次地推广了普洱独特的民族文化、茶咖文化和非遗魅力。游客在节庆活动的沉浸式体验中,真切感受到“左手咖啡右手茶”的普洱惬意生活,对“绝版普洱·香遇世界”的城市品牌认知度和向往度大幅提升。
文旅头条通讯员 姚梦溪 文
思茅融媒体中心 茶马古城旅游小镇 供图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杨燕婷
审核 李元
终审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