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专场。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农业科学院等部门负责同志共同出席,系统介绍了“十四五”以来云南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就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共云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李琰在发布词中表示,“十四五”以来,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面推进特色农业强省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粮食安全基础持续夯实,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
李琰介绍,云南省始终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通过实施“稳面积、提产能、增单产、挖潜力”四大举措,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1%,较2020年提升19个百分点。粮食播种面积连续四年稳定在6200万亩以上,2024年达到6370.2万亩;粮食产量实现“十三连增”,2024年达到1993.5万吨,创历史新高。
在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云南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调”生产基地,蔬菜产量稳定在3000万吨以上,外销比例达72%;水果产量达1500万吨,外销量占65%。全省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种类丰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出了“云南贡献”。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
据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樊刚介绍,云南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体系,累计识别帮扶89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全省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连续五年保持在320万人以上,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2024年达到16307元,增速实现“两个高于”目标。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增收渠道更加多元
“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2024年达到1745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92:1缩小到2.6:1。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稳定扩大就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等措施,形成了产业增收、就业增收、政策增收等多轮驱动的增收格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多年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48%。
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云南省聚焦“1+10+3”重点产业,全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等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蔬菜、水果、肉牛、生猪、蔗糖等产业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从1.9:1提高到2.3:1,预计2025年将达2.5:1。
在种业创新方面,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花卉申请新品种1280个、获授权800余个,数量居全国首位。设施农业快速发展,鲜切花智能化设施产量占比超过20%,优质花比例提升至60%以上。咖啡精深加工率从20%提高到80%,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00亿元。
农业科技支撑显著增强,创新发展动能持续积聚
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小林表示,“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组建“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构建现代育种技术体系,选育出“云科粳1号”“云两优9801”等突破性品种。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20年的60%提升至6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
同时,云南省创新开展“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组建129个农科服务团、1300余名科技人员常年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实施“粮经协同千斤万元示范”工程,推广20个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实现“粮食超千斤、亩均收入超万元”的目标。
财政投入保障有力,政策支持精准有效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建宏介绍,“十四五”期间,全省农林水支出累计达4398.9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14.0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累计争取中央衔接资金876.08亿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省本级财政安排衔接资金394亿元,规模居各省区市首位。
财政投入聚焦粮食安全、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创新运用贴息、担保、保险等政策工具,放大资金效应。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56.2亿元,为2890.3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设立规模30亿元以上的农业股权投资基金,引领带动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
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段利武表示,云南省充分发挥林草资源大省优势,林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5861万亩,产值达1934亿元,位居全国第二,较2019年增长近3倍。
通过落实用地保障、加强政策支持、推进基地建设、强化科技赋能、培育经营主体等举措,构建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十四五”以来,制定林下经济地方标准54项,培育林下经济经营主体1965户,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4户、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5个。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云南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卫生户厕覆盖率、污水治理(管控)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78%、61.8%、95%,较2020年分别提升20.5、34.8、57个百分点。累计建设美丽庭院24.8万个、绿美乡镇200个、省级绿美村庄400个,建成乡村振兴村近1000个、全国文明村镇178个。
李琰在总结中表示,“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为“十五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云南省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特色农业强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
发布会还就粮食生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业科技创新、财政支持政策、林下经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来自中央驻滇及省内主流媒体的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字童 文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张楠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