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委托、云南省“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新团队承办的“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共愿聚力・共创破题・共治赋能——探索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主题,汇聚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国内高校及云南省内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等50余位嘉宾,通过理论探讨与案例分享,深入剖析云南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阶段成效、宝贵经验及面临的挑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从国家战略高度阐释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为研讨会的议题方向定下基调。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最大的短板是乡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大的弱势群体是农民,乡村振兴成效与农民的富裕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不等于脱贫,而是高于脱贫的战略升级,其核心是实现乡村的现代化,推动农民实现物质与精神双富裕,而这一目标任务远比已经圆满收官的脱贫攻坚更为复杂、更为深远。他表示,八年的脱贫攻坚创造了人类反贫困的奇迹,期待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奇迹。他明确,乡村振兴需强化政府职责,但不能依赖政府包办,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多元参与,企业及各类社会主体应凭借自身优势发挥关键作用,并鼓励与会代表畅所欲言,真实反映云南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现实问题与发展挑战。

研讨会由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救助分会理事冯朝睿主持。冯朝睿首先介绍了此次会议的背景与主题。她指出,乡村振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家发展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路径,其核心目标不仅在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推进共同富裕,更在于通过全面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全面发展,构筑生态环境屏障,守护和传承国家与民族根脉,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根基。
主旨发言 多维献策勾勒云南图景
5位来自政府、学界、媒体的代表围绕云南乡村振兴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分享,立体呈现云南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宁亚宁以“共愿聚力・共创破题・共治赋能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结合具体实践案例,系统分享云南近年来的乡村振兴成果。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其中脱贫县增长6.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云南4个重点产业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5%,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7万亿元,多类优势产业全国领先,农产品出口西部第一。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洪云波从产业视角切入,提出“加快建设全国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基地,以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思路。他建议,要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明确云南在全国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推动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升级。

“国有企业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必须主动扛起社会责任。”云南省国资委一级巡视员洪国正介绍,近年来云南国资国企通过产业投资、基地帮扶、消费助农、金融及科技创新,切实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筑牢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云南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李阳喜聚焦媒体赋能,分享全媒体矩阵助力乡村发展的实践经验。他介绍,集团依托旗下全媒体平台开设专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解读政策红利;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承乡村文化,升级非遗节庆传播场景,借助媒体资源塑造乡村特色品牌、拓宽发展渠道。

昆明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周峰越从规划视角出发,以昆明呈贡斗南村、万溪冲村、红河元阳阿者科村等为例,强调乡村规划需立足本地优势,通过科学布局带动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元对话 企学研共探实践路径
在嘉宾发言环节,20余位来自云南本地的代表立足实践,分享经验与思考。

云南省社科院机关党委副书记苏义生以一组照片、一个食堂、一条溜索、一张特殊的席位牌、一个红包、一封回信六个“一”为线索,讲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的“怒江故事”。云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书记刘关所聚焦农机装备,针对云南山区农机普及难题提出意见建议。云南民族大学教授陶自祥根据云南乡村特色,划分出五种村落类型。云南省卫健委中医药处副处长曹维明从背景、现状、发展三个维度,介绍云南如何依托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助力乡村健康事业发展。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书记尹章成分享通过医疗对口帮扶、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方式,为乡村医疗事业注入活力的实践案例。

丘北县作为基层代表,其分享极具参考价值。丘北县副县长刘燕介绍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情况与典型做法,同时提出“促进群众持续增收”“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等现实困惑。丘北县文化和旅游局、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委组织部人才股负责人分别从各自分管领域出发,分享了旅游促群众增收、农业产业升级、人才引育等方面的一线经验及问题。丘北县民宿行业协会会长范成元分享了丘北普者黑仙人洞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治理之路。
云南红河卧龙米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南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分享了市场主体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
研讨会还特别邀请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后Dawood参与,从跨文化视野与国际乡村发展经验对比维度,为研讨注入多元思考,进一步拓宽对话维度。
成果斐然 汇聚共识注入动能
历时4小时的研讨在热烈氛围中落下帷幕。从全国层面看,本次研讨会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的全国性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云南素材”,从调研中获取的一手资料与洞见,为整个研究课题的推进奠定了基础;从云南层面看,研讨会是对云南乡村振兴实践的一次集中梳理,形成了多重共识与成果,为云南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思考。同时搭建了协同对话的平台,为后续各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郑功成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与会代表以丰富案例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云南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探索,体现了政府的积极作为、企业的社会贡献以及各方的有效参与,清晰展现了云南乡村振兴的方向、路径与成果,形成了可借鉴的地方经验。他强调,规划、产业与人才是乡村振兴面临的三大普遍性难点,需要地方创新探索与国家统筹规划相结合;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任务,也是衡量共同富裕进展的关键指标,既需遵循普遍规律,更应彰显地方特色,云南拥有独特优势,乡村振兴前景广阔,将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孟鹏 吴珂 文/图
责编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