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艺”到“创艺”:丽江非遗传承人集中充电,探索创新之路

为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激发非遗创新活力,11月10日至14日,丽江市2025年度非遗传承人产品设计开发及能力提升培训班举行。本次培训由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丽江文化和旅游职业培训学校联合承办,全市各县区50余名非遗传承人及相关从业者参与学习,进行了专家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学员交流相结合的系统性培训。

开班仪式提振信心,明确学习目标

培训班于11月10日下午正式启动。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子宏科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他指出,非遗是丽江文化的根脉与灵魂,传承人既要坚守技艺本真,也要勇于拥抱时代变化。他希望学员通过系统学习,增强将传统非遗与现代设计、市场需求相结合的能力,真正做到“以培促学、以学促创、以创促兴”。

室内授课夯实基础,理论实操双管齐下

本次培训的室内授课环节紧扣“产品设计开发”与“能力提升”两大主题,课程设置系统而深入。特邀靳凯、林谋旺、陈菊、董倩、许妮娜、赵秀媛等多位资深专家与学者,分别围绕“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非遗产品开发策略与市场趋势”“非遗产品设计思维与创新方法”“非遗品牌塑造与IP开发”“新媒体营销与非遗传播”“非遗传承人职责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核心模块进行专题辅导。教学注重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不仅讲授前沿理念与成功案例,更安排了设计演练、案例分析与互动研讨,帮助学员在理解方法论的同时,直接运用到自身项目的优化与升级中,有效夯实了非遗产品创新转化的理论基础。

“非常感谢丽江市文旅局和市非遗中心为我们搭建了此次学习平台,使我有机会系统、全面地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我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和众多非遗传承同仁的交流也让我获益良多。今后,我将继续秉持这份初心,更加坚定地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努力让这份珍贵的遗产绽放新的光彩。”三多节非遗传承人和锡鹏说。

实地教学走进工坊,沉浸体验激发灵感

为强化学习效果,培训还特别安排了实地教学环节。学员们走进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白沙锦绣艺术积院、积善铜艺工坊、云天工珐琅银器非遗工坊等非遗传承一线现场。通过近距离观摩纳西族刺绣、纳西族制铜、珐琅银器制作等精湛技艺,并与现场传承人深入交流,学员们不仅加深了对传统工艺文化内涵与制作流程的理解,更从真实的生产与创作环境中获得了宝贵的创新灵感,切身感受到非遗活态传承的魅力。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非常充实,从非遗产品的创新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到与非遗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为我们今后从事非遗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系统而实用的指导。特别是实地教学过程中,让我从优秀传承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作为一名非遗传人,我目前正致力于开展研学活动和非遗手工艺体验项目,希望能通过更多元的方式,让非遗走进大众视野,被更多人了解与喜爱。”纳西族服饰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杨成龙说。

学以致用成效显著,非遗传承未来可期

在11月14日举行的结业仪式上,学员们分享了五天来的学习成果与心得。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课程精准、内容实用、形式多样,既更新了理念,也掌握了方法,对未来推动自身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充满了信心。

“培训‘灵活且接地气’,特别是《非遗品牌塑造与IP开发》课程让我深受启发,通过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单一非遗项目如散落的珍珠,而品牌与IP正是将其串成项链的“金线”。通过IP开发,能让古老文化在新语境下焕发蓬勃生机。今后我也将创新思维,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好好的传承下去。”永胜火腿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何春艳说。

来源 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 杨燕婷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