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十二年 (1673 年 ),清廷下令撤藩。于清康熙元年被晋封为平西亲王的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1678 年中秋,吴三桂病死长沙。三百多年后,一对杯柄里部刻有“平西王府”四字的龙凤金杯出现在昆明。
三件藏品
穿金路煤机总厂里,有一私人博藏馆——金梦博藏馆,是昆明民间收藏家康渝春筹划多年所建,今年年初才正式对外开放。在这间不大的展馆里,存放着大大小小上千件珍品,有古代字画、金铜佛像、金银器、石雕、青铜器、文房、珠
宝……每一件都颇具特色。康渝春每遇到钟情的藏品,尤其是与云南有关的藏品,他会毫不犹豫地不惜卖房、卖物倾其所有将其收入囊中。作为昆明人,他也希望让更多家乡人欣赏到这些藏品,这是他筹建金梦博藏馆的初衷。
踏进博藏馆的门,迎面的墙壁上挂有一幅古画,玻璃框装裱,没有落款,画面上是一只老虎和几只喜鹊。康渝春推测,它可能与著名历史人物吴三桂有关。馆里,有直接证据表明出自平西王府的藏品,是一对龙凤金杯。玻璃柜内,龙凤金杯精巧美观,工艺精致。“那是十五六年前的事情。当时在洛杉矶,一位收藏界的朋友告诉我一条线索,说是有人藏有精美老物件。去到他家后,发现对方也是昆明人。闲谈之余,对方就拿出了这对龙凤金杯。”当时的康渝春被震惊了,尤其是一眼瞥见杯柄里刻有篆体“平西王府”四字的时候,他眼睛都亮了。
在收藏界这么多年,康渝春几乎没接触过与吴三桂有关的藏品,更别提其上有明确标识“平西王府”的。“吴三桂死后,家当被查收,被损毁,普通百姓家里也不敢私藏,怕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历史上遗留下的与吴三桂有关的藏品很少,我手上也仅有几件。”康渝春说。
看到这对龙凤金杯,康渝春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将其带回中国。临走时,这家人还告诉康渝春,他们还有一对通身翠绿的翡翠玉杯,十分精美,与之一起的,还有一尊铜像。如今,这三件藏品都被康渝春带回昆明,展示在博藏馆里。康渝春告诉我们,他推测这尊铜像正是吴三桂。“这完全是意外之得。当时这人将龙凤金杯、翡翠杯割爱给我后,说还有个铜爷爷,问我要不要。他们将铜爷爷拿出来给我看,当下第一感觉它就是吴三桂。”康渝春分析说,这座铜像是用朱红漆做底,金漆描绘,这是云南制造佛像的典型方式,这点跟其他省份都不一样。其次,从穿的服饰、梳着的辫子判断,他是清朝官员。铜像人物的样子与吴三桂到云南时的年纪相仿,约五十多岁。再者,在当时,历代祖制的皇族明确规定,除佛像和皇帝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为自己铸造铜像,私自为自己铸造铜像是被视为造反的。当时的云南,除已有造反之心的吴三桂之外,其他历史人物都不敢这么做。
吴三桂与云南
吴三桂与云南渊源颇深,他曾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据历史记载,顺治十六年(1659 年),吴三桂攻下云南。随后,朝廷即委其开藩设府,镇守云南,总管军民事务。之后的十几年间,吴三桂率部从西北打到西南边陲,为清朝确立对全国
的统治建立了特殊的功勋。因此,清朝对他由原先的控制使用改为放手使用。在李国翰死后,不但让他独承方面之任,而且在一切军事活动中也“假以便宜,不复中制,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同时,在职务上,吴三桂也得到一再升迁。但是,清康熙十二年 (1673 年 ),清廷下令撤藩。于清康熙元年被晋封为平西亲王的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1678 年中秋,吴三桂病死长沙。如今昆明的翠湖、莲花池、圆通寺、金殿等地,依然留有与之有关的历史印记。
现存鸣凤山的金殿,是清初吴三桂重建的。殿梁上还留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门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等字样。里面的佛像、匾联、梁柱、层面、门窗、盘龙、装饰等均用铜铸成。金殿的阶梯、地板、栏杆均是别致的大理石镶砌。金殿之外还筑有城墙、城门、城垛,城上有楼。翠湖曾是吴三桂的后花园,莲花池
边还流传着他与陈圆圆的凄美爱情故事。
历史的见证
龙凤金杯造型端庄大气,杯身精致美观,杯体上的龙凤图案昭示了平西王吴三桂称帝的野心。杯柄里部刻有“平西王府”四字,杯底有方章款“李永安制”,“此人在史书上无记录,应该是一个化名,名字可能有‘你永安’的隐喻。”
康渝春推测,那时的工匠知道做这样的事情是要被杀头的,所以不敢落真名。
“龙凤金杯具有明代典型的掐丝工艺特点。”康渝春介绍。掐丝,是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弯曲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掐丝工艺,技艺巧妙,全凭操作者的一双巧手和纯熟的技艺,掐饰出妙趣横生、神韵生动的画面,但这绝非是一件易事。这对龙凤金杯的价值,首先体现了当时云南的制金工艺在全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其次,它是吴三桂那么多年处心积虑要造反的真实写照;再者,它是能代表云南、成为云南具有号召力的藏品。
在明清之际的大舞台上,吴三桂是一位著名人物。他以迎清军入关而名噪一时,30 年后又举兵叛清,一度割据西南。令人惋惜的是,历史上遗留下的与之有关的藏品却少之又少。“筹建博藏馆,也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前来探讨、交流,能发
现更多与吴三桂有关的藏品,将其发展成为吸引人们到云南的一个文化符号。”康渝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