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建昆明“状元楼”
状元楼原本位于今昆明拓东路中段,金汁河桂林桥上。上世纪50年代,为拓宽拓东路路面,楼身被拆除,金汁河河道上方被填埋。市民沿河道摆摊设点,形成一个热闹的集市,再后来,这里修建了状元楼市场大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以及里面各色新鲜蔬菜和传统小吃,成为老昆明记忆中的一景。
2013年,状元楼重建项目启动。形制完全根据当年的老照片修建。相比状元楼市场大门拆迁之前所在的位置,正在重建中的“状元楼”移动了50米左右,朝向从之前的正南向变成了正西向。重建后的状元楼对公众免费开放,还设置有状元基金,奖励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我省高考“状元”的名字被镌刻在星光壁上。
“状元楼”最初名为“聚奎楼”。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昆明五华书院学生袁嘉谷应经济特科试,殿试中夺魁,称经济特元,云南人誉为状元。总督魏光焘于聚奎阁立“大魁天下”四字匾额,悬袁嘉谷所书楹联:“帝日无双士,惭愧臣心,励此生古谊忠肝,窃比魏国书云,元之应雨;南来第一楼,萦洄乡梦,对当前画桥驿路,更愿长卿题柱,孟博登车。”后民间称此楼为“状元楼”。
“状元楼”的建立,又与“兴文当”有关。兴文当为“钱王”王炽等人建立,在当时起到了以商养文、以商资教的作用。初创时系由盐道署厘金筹拨银两,士绅王炽、吴永安各捐款一千五百两,共一万八千两。经过数年经营之后,已积蓄了一笔公款。袁嘉谷考中状元,这在云南是破天荒的大事,兴文当决定予以大奖。兴文当将公款的一半奖给袁嘉谷,另一半拿去建了一座状元楼。
一家专设助学金的当铺
“作为清末云南金融业的创始人,王炽一手经营的同庆丰和天顺祥在融通省内外资金、促进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以推动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大学教授、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寿川介绍,王炽是一位熟谙商道、信用昭著、知人善任、热心公益而具有爱国热忱的实业家,是晚清云南商业与金融业的杰出代表。
王炽不单经营商贸、主营汇票,到光绪时期,还创办了兴文当——后来成为云南省典当业中最大且最有影响力的当铺。
弥勒县文物管理所馆员葛永才编著的《清末巨商王炽——同庆丰纪事》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兴文当的发展和渊源: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富商王炽与盐法道汤小秋、罗瑞图等人创办兴文当。以质当利息收入,维持经正书院高材生之膏火和赴京会试举子卷金,为成立动机之一。这与现在学校里的奖学金、助学金相似,目的在激励及扶助清寒学子有上京深造的机会。当铺经营所得,是为了培养人才、振兴地方教育文化,故名“兴文当”。
典当铺设在当时昆明三牌坊邱家巷同庆丰号隔壁。其性质为官督绅办,每月底解交经正书院膏火库公占纹银一百两,外解卷价八九两不等,如以后鸿利渐增,以作鼎甲经费之用。
昆明的李坤、钱用中、熊廷叔、张学智,泸西的陈度,石屏的袁嘉谷、袁嘉瑞、丁庶凝、张儒澜、胡商彝等九十余人,都不同程度得到兴文当的资助。这对云南文化之振兴,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说明,兴文当与一般当铺纯属盈利的性质有所不同。
“据相关记载,兴文当是以振兴文化的名义创立的,但是,我理解的兴文当可能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基金库的形式,它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投资机构。这需要从当时的环境来进行综合分析。晚清的政局动乱、国库空虚是众所周知的事,连军饷都需要外界资助,贫弱程度可见一斑。”自由撰稿人萧盛的历史小说《大清钱王》今年上市,他对王炽的生平进行了深入了解:“王炽虽急公好义,但前提是手里必须有足够的钱才行,所以资助学子及教育事业的前提是,必须要让兴文当营利,如果单纯地将兴文当理解成一个公益机构,在当时来讲,是不现实的。”
赞成洋务运动 资助经正书院
兴文当,“历年以利息收入拨付士子膏火卷金及旅外学生会费”。经正书院得到的资助尤为突出。
经正书院系陈岷山先生建议创设,入奏书院章程获准,云贵总督王文韶、巡抚谭均培主持兴建,为当时滇省最高学府。该院肄业者均系三迤品学兼优的高材生。院制专课经史辞章,额收高材生二十四名住院肄业,月给膏火银六两,人专一经,每日必有劄记,月终呈山长批阅。每月课试一次,山长堂课一次,题皆经史策论诗赋。官课堂课列榜公布,奖以笔资。高材生入院、无滥竽充数之人。
“经正书院创立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同治、光绪两朝正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的时候,立志改革除旧,学习西方的先进事物,经正书院正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萧盛说,“一个马帮出身的穷小子,在乱世中左右逢源,他的发迹之路告诉世人,凡做大事者须有大智慧,凡做大生意者须有‘人弃我取,人需我予’的大胸怀。”从一个小贩做起,拉起一支马帮走南闯北,最终成为一代巨商,支撑起了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命脉。不可不谓具有大智慧。
“王炽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专门创建了兴文当这样的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实现盈利后,所有的钱并没有进入他自己的口袋,而是专门设立了基金库,支持云南的教育事业,作为当时中国西南地区最有影响的商人,他的这个举动,对云南的教育事业的推动和影响,毫无疑问是十分巨大的。”萧盛说。
王炽比较认同洋务运动,这在他购买滇越铁路、投资矿业、兴办现代化工厂等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萧盛认为,在这样一种新思想的左右下,王炽对新办的书院自然是支持的,因此在看到书院的设备落后、整体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便出资帮助书院,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工作。“后来,袁嘉谷能从经正书院脱颖而出,成为云南历史上首位状元,也说明王炽对云南教育的贡献功不可没。”
民国初年,兴文当仍继续经营,并逐渐扩展业务,成为“兴文银行”。这时,在北京、武昌等地读书的滇省学子,每人每月也能得到兴文当的一些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