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谋十四五 加力开新局】大理州扎实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全面开启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新篇章

编者按: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大理州“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大理州文化旅游业发展指出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文旅头条即日起推出“精谋‘十四五’,加力开新局”专题,全面展示大理州文旅系统在谋划“十四五”发展上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夏仕华 文)在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整理非遗档案、更新数据库;州非遗博物馆的展演舞台上,一群演员冒着严寒在排演霸王鞭、三弦等节目;在巍山县,15位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让1992名孩子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2021新年伊始,大理州非遗传承保护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开展。


自2011年被原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大理州紧紧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始终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人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遗产的可见度明显增强,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彰显,社会参与非遗保护发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升,非遗在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传统工艺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走出了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特色之路。

祥云银器制作技艺传习所

依文北京侨福芳草地“深山集市”大理专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大理州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719项,其中国家级16项,排名全省第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348人,其中国家级12人,总数居于全省前列。社会广泛参与氛围浓厚,传承、传播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近80场,非遗进校园活动覆盖大中小学和幼儿园,2020年,大理州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入选全国第二届 “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2020年12月23日,大理州召开会议公布施行《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大理州文化领域的首次立法,标志着大理州非遗保护工作迈入新阶段。

非遗展演

非遗课

2021年,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全力备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评估验收工作,将以非遗传承保护为核心,加强保护实验区档案建设,加快非遗资源整合,推动非遗的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数字化展示与传播,进一步促进记录成果广泛利用和社会共享,推动全州非遗工作全面发展。


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据库2020年建成上线

以传统工艺工作站为龙头,不断完善综合传习中心、传习所、传习点和非遗馆等保护利用设施体系,积极培育非遗特色产业。规划再建一批“非遗+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文化体验游、研学旅游、非遗旅游等新业态,让非遗文化成为地方的“卖点”和“亮点”,让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老百姓,助力乡村振兴。

非遗+旅游示范点

非遗扶贫技能培训

坚持积极开展传习培训活动,选派非遗传承人参加各类研修研习培训,通过“培训一人,带动一片”,不断促进交流学习,提升传承人的自我创新和发展能力。整合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积极开展非遗展览、展演、讲座等活动,向大众宣传普及非遗知识。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校园文化生活。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白族甲马体验

以《条例》公布施行为契机,运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学习宣传,在全州营造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在“三月街”期间,举办“观影非遗”图片展,在文化和遗产日期间举办《条例》宣传周,以及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非遗主题演出、活动等,着力打造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宣传展示活动,提升大理非遗的影响力。

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旅游景区

非遗文创作品

“十四五”期间,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将围绕新时代、新要求,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非遗保护机制,推进非遗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探索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模式,推动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非遗宣传展示推广水平,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理永远都是一个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巍山县融媒体中心、夏仕华 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