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中国云南彝族》——第十一集

朋友们,上一集我们介绍了唐宋时间的彝族南诏国政权部分的内容;本集我们开始叙述灿烂的南诏文化。

南诏时期,云南的文化艺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南诏文化是南诏境内以乌蛮和白蛮等各民族文化为基础,兼收中原文化,吸收东南亚各国文化而形成的庞大的区域性民族文化系统,南诏文化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文学、绘画、雕刻、乐舞、宗教等各个方面。

先来介绍《南诏图传》与《南诏奉圣乐》

《南诏图传》也称南诏中兴国史画卷,绘于公元899年(南诏中兴2年),画卷全长5.73米,宽约0.3米,纸本彩绘,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分为画卷和文字卷两部分。

画卷由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故事组成,内容主要包括巍山起因、祭铁柱承王位、西洱河记三部分。画卷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各具特征,形象生动逼真,反映了南诏丰富多彩的社会状况和民族风情。

画卷配以约3000字的文字卷说明,详细记述了佛教密宗传入南诏的经过,“图”和“文”相互印证,构成了一幅图文并茂的历史画卷,被称为“南滇瑰宝”。

南诏图传卷首有清人张照在公元1727年(雍正5年)所写的长篇题记;卷末有清王室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理于公元1820年所写的题记。公元1820年以前《南诏图传》藏于清王府内,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南诏图传》流传到海外。现在,这一珍贵的画卷藏在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内。

“奉圣乐”是唐代各地方政权向唐朝表示效忠的一种程式化乐章。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为了表明南诏归唐诚意,组织排演了一支由200多人参加的大型南诏奉圣乐舞,并率其子寻阁劝及歌舞乐队,于公元800年到唐都长安皇宫献演。唐德宗率文武百官在麟德观赏后赞誉这部大型民族乐舞,并下旨皇家宫廷歌舞乐队悉心学艺。

《南诏奉圣乐》共有30首乐曲,演奏乐工多达196人,乐队由龟兹部、大鼓部、胡部、军乐部4部组成,以歌、舞、乐、颂四种形式交替混合表演。其中的摆字舞逐一将“南诏奉圣乐”五个字舞成“字舞”,舞者16人,手执鸟羽,以4人为一列,表达了西南各族决心归唐的意愿。民间歌舞“天南滇越俗”,则用南诏地方的民族语言演唱,颇具地方民族特色。

南诏圣乐舞场面壮观,气势恢宏,舞姿优美,歌声悦人。至今,在南诏的发祥地巍山,还保留着《南诏奉圣乐》的部分优秀内容,巍山现有一支南诏古乐队,驰名中外。

下面,我们来看看象征民族团结的姊妹碑:南诏德化碑和袁滋题记摩崖

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建立南诏政权后,主动接受唐王朝的封号,成为唐中央王朝统治下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唐天宝年间,唐朝与南诏因为在东部爨区的归属问题上发生矛盾,导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公元751年—754年(天宝10年—13年),唐王朝曾先后3次派遣鲜于仲通、李密等率兵攻打南诏。南诏多次向唐朝求和,唐军一意孤行,直逼南诏腹地。南诏请和无效,为自保不得已联合吐蕃奋力迎战,唐军全军覆灭。南诏收唐军阵亡将士的尸首祭奠厚葬,以表达对唐朝的友好诚意。

现大理下关的将军洞供奉着唐军将领李密的雕像;下关万人冢埋葬着天宝战争中牺牲的唐军将士;今位于大理的南诏德化碑详细记载了天宝战争的是非曲直。



南诏德化碑也称蒙国大诏碑、南诏蛮颂碑。碑立于公元766年,公元1788年云南布政使、金石家王昶发现于大理古城南7千米的太和村西。碑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是云南现存最大的一块南诏历史丰碑。

南诏德化碑记述了南诏王阁逻凤建立威震西南的建国史,唐王朝和吐蕃的政治关系,以及南诏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情况。原碑文共3800多字,字体为行书,碑文歌赋兼行,骈散交替,为南诏时期绝妙的长篇政治抒情散文,也是彝族文学史上最早用汉语书写的文学精品。

与南诏德化碑齐名的袁滋题记摩崖,是唐朝恢复中原与云南和好关系的历史见证。摩崖位于昭通市盐津县豆沙镇,摩岩石刻高0.44米、宽0.36米。全文8行120余字,末行有“袁滋题”3字篆书。



摩崖石刻的书写方式独特,与古汉语的排列方式正好相反;书法特点尊重彝文书写方式,由左向右直行书写,为此专门奏请朝廷,特赦“从其俗”。

公元794年正月,唐朝和南诏举行“苍山誓盟”,正式恢复了唐朝和南诏的友好关系。6月,唐王朝派遣袁滋为御史中丞,持节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并赐给金印。9月24日袁滋一行途经石门,在摩岩上刻字以纪录这件事。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同年10月底,袁滋一行到达南诏都城,异牟寻在阳苴咩城举行册封仪式,唐王朝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册封事毕,异牟寻派官员送袁滋等人至石门,经四川返回长安,完成了这一重大历史任务。

南诏从始至终都是臣属于唐王朝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南诏与唐朝的关系虽然出现过一波三折,但即使是南诏与唐朝发生摩擦、冲突甚至战争的时候,南诏都一直视唐王朝中央为正朔,当关系有所缓和与改善,南诏便接受唐王朝的封号。南诏德化碑与袁滋题记摩崖共同见证着南诏与唐朝的友好关系,被誉为民族团结姊妹碑。

好了朋友们,这集就到这儿。下集我们继续介绍灿烂的南诏文化。欢迎您继续关注。下期见!



文/图 来源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云南彝族》

音频 文旅头条新闻网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