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墨江:大力发展休闲野钓,助推乡村文化旅游振兴发展!

普洱市墨江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明显,降雨量充沛,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是“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县”“中国天然氧吧”,素有“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的美誉。近年来,墨江县依托县境内“三江五河”纵横交错以及水电开发形成的高峡平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野钓产业,有效促进了乡村文化旅游振兴发展。

(那哈坝兰河大江野钓基地 李冬玉 摄)

以产业规划为引领,大力夯实休闲野钓发展基石

墨江县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依托电站库区自然风光和野生鱼类资源优势,科学编制《墨江县北回归线大江野钓基地旅游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库区自然风光和野生鱼类资源优势,融合传统“渔文化”和哈尼族民间文化元素,以休闲垂钓为主题,以旅游观光为依托,以北回归线大江野钓赛为平台,积极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精品美丽乡村示范点。

近年来,墨江县委、县政府通过资源整合、争取项目等多种手段,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不断完善库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居、休闲野钓、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美丽乡村休闲观光自助游、休闲野钓等乡村自驾游、户外体验游深度发展,有力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以提升服务为抓手,全力推动休闲野钓产业发展

随着境内“三江五河”水电开发的持续推进,巍峨哀牢群山下高峡平湖星罗棋布,昔日祖辈靠山吃山的农民瞬间变成了大山里的渔民。为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墨江县结合实际,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扶持、政策支持、成立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库区“移民”变“渔民”“ 荒山”变“花山”“山里人家”变“水上人家”,大力实施面山绿化工程,库区休渔政策,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野外垂钓、度假养生等户外休闲娱乐产业,将往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农民培育成为懂管理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有效带动移民群众快速增收致富。

墨江县那哈乡坝兰河库区先后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成立“那哈钓棚专业合作组织”,开设库岸农家乐10家,不断完善接待设施, 提升服务质量,以优美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吸引省内外钓友前来打卡。目前,那哈乡坝兰河库区已逐步成为享誉省内外的“冬钓胜地”,年均接待游客2.5万人,产值200万元,休闲野钓旅游拉动就业创业120余人,户均年收入6.5万元,人均增收1.6万元。

以品牌赛事为依托,以点带面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依托传统民风、民俗、历史风情等地域文化特色,墨江县深入探索推进“一乡一业一线”(旅游新业态+精品线路)及“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建设,以富集库区资源及哈尼族特色文化展示为依托,持续推动野外垂钓、度假养生等户外休闲娱乐产业,全力打造北回归线大江野钓基地文化旅游品牌。

自2013年至今,墨江县成功组织举办七届“北回归线大江野钓赛”,累计吸引省内外460支野钓队2300余名队员参加了比赛,野钓大赛规模、影响逐年不断扩大。赛事直接受益42户176人,间接受益人数460户1936人;直接收入150余万元,间接收入650余万元,有效带动库区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此外,依托大江野钓赛事品牌影响力,配套组织开展五届穿越北回归线山地自行车大赛,有力助推乡村游旅游、住宿、餐饮等产业快速发展,以点带面促进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山地自行车大赛)

当前,墨江正以乡村振兴发展及云南省大滇西旅游全面转型升级和协同发展为契机,主动服务和融入旅游环线建设,紧紧围绕“北回归线和昆曼大通道上的绿色高端产业示范县、哈尼特色文化展示区、国际双胞生态旅游城”发展定位,依托库区优越资源优势,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突出生态康养主题,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全力打造北回归线户外休闲文化旅游品牌,全面开启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新征程,助推乡村振兴持续健康发展。

(野钓鱼获)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朱正 董新德 文

墨江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责编 杨奥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