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见方寸,一茶现万千。”磨黑镇庆明村新寨山的古树茶园绿意盎然,飘香怡人。百年间,绿油油的古茶树遒劲苍茫地矗立在重重叠叠的山峦之间,茶香弥漫,静待人们去探访。
进入夏季,跟随着一波一波的阵雨,雨后茶也逐渐上市。村民们相约着背上背篓,穿梭于茶林间,熟练地采摘着鲜嫩的茶芽。他们手法娴熟,眼神专注,汗水与笑容交织,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茶文化的热爱。一片片嫩绿的茶叶在村民的欢声笑语里畅游,在日光的照耀下被激发出沁人的香气。
新寨山属困鹿山、扎罗山一脉,群山纵横、丘陵交错,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雨水充沛。在代代相传下,本地群众依托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共同保护培育了树龄近200年的新寨山古茶树林。在时光的沉淀中,古茶树汲取天地之精华,每一片树叶都饱含丰富的有机质,果胶及芳香物质,保留着古树茶至真至纯的自然原味。
为保持这一份质朴的纯粹,本地群众制作茶叶在传统民族手工炒制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提升制茶技术,保证茶叶的品质。每个制茶环节,都需要制茶人精心操作。先将当天采摘的鲜叶,摊晾至散发水分至萎凋。之后,制茶人会架起锅灶生好火,用手感受锅内温度变化。待温度适宜,就开始放入鲜叶进行炒制杀青。这时,制茶人的一双手变成了一对灵活的铲子,将锅中茶叶搅拌翻炒,一片片绿色茶叶小精灵在手间飞舞,感受着温度的抚触。整个过程中,还需要随时观察火候,适时调整燃料数量以稳定茶叶品质。杀青后的鲜叶要揉捻、晒干后晾干保存,就变成了生茶。如果要制作熟茶,就不晾干而是渥堆发酵,让时光和温度来雕刻这份厚重的汤味。
小小的茶叶在手艺的转化下变成美妙的茶汤,甘苦饶舌亦是与时光的邂逅,自然的回馈让人忍不住细细品味。制成了生茶、红茶等的新寨山生态茶,历经岁月的洗礼和技艺的雕琢,茶香花香叠加,以其独特的口感、品质和养生功效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让很多茶友被深深吸引而成为熟客,小小一片叶子也踏上了远方的旅途,远销国内外、供不应求。
新寨山茶叶种植历史深厚,本地茶农以勤于施肥、除草、修剪等管理模式,保持了1400多亩的生态茶园,年产量约70吨,年收入可达400万元左右,为新寨组茶农们铺就了一条绿色生态路。
小茶叶,大产业。面对未来产业发展,庆明村党总支书记杨磊充满期待,“下一步,我们村级将持续用多种方式带领群众提高种植和制茶技术,扶持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增强新寨山茶叶品牌效应,辐射带动广大茶农持续增收。”这一抹绿色不仅装点了群山,更铺就了致富之路。
对于茶农来说,采茶不仅是为了谋生,喝茶更是一种生活,每天最惬意的时光就是和家人朋友静静地享受一杯好茶,鲜亮的茶汤映照着美好的生活,富足有余。“我想说的话,像茶叶满山坡……”正如歌中所唱,茶是人们面对自然的态度,茶叶沉淀了岁月的积累,让人感悟生命的厚重,手执茶盏,便在光阴流逝中尽享烟火人间的千百滋味,新寨山百年古树茶在一代代辛勤的群众手中又捧出一抹新绿,增添一缕芳香,托起一条生态振兴路。
文旅头条通讯员 周政 王悦 文/图
责编 汤雁玲
校对 康莞悦
审核 童文文
终审 张敏